謝梟
改革開放的步伐,正向缺乏活力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再也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或紙面上了。中國的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軌。所謂素質教育是以身體素質訓練為基礎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
在我們教育界中經常聽到有關“素質教育”方面的事情,但真正能做到實在是太難,更多的是表面的文章,如果再這樣下去的話,只有百害而無一益。在這里我說說自己對素質教育這方面的想法。
一、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幾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既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又是它的一項核心任務。
教育要充分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識,提高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自覺性。其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明確教育的內容和要求。教材作為融知識教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質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它本身就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有關內容,適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形象生動的插圖,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堅持學生主體性意識,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著眼于21世紀人才素質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主體性得到發展,培養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又有獨立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
(一)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低差學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
(二)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
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一方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只在關鍵時給予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讓大家在討論中都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
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素質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讓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同時,獲得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切實改革評價制度
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改革評價制度。評價對教與學的活動具有診斷、反饋、激勵的功能,是牽動教育全面性、導向性的一根杠桿,考什么、怎么考制約著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應試教育,就是在統考指揮棒的下面,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爭取高分而學,甚至“分數”在相當程度上已成為評價學校、教師的唯一標準。而素質教育的評價應當是全面的,不僅要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評價,而且要有對學生思想品德、認識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評價等。
總之,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實行素質教育,才能促使所有學生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實現素質的提高,從而提高整個民族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