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組成部分。因此,教師要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自始至終地貫穿于教育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之中。實踐證明,以作業為抓手、以課堂為舞臺以及以評價為指南,教師就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本文將在借鑒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圍繞上述幾個方面,淺顯論述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一些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巴金說:“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更是如此。正因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性,教師要將習慣培養潤物無聲地滲透到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
尤其是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各種習慣作為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習慣的內容而言,具體包括卓有成效預習、雷打不動驗算、美觀工整書寫、全神貫注聽課、求知若渴質疑、適時適度合作、字斟句酌審題、積極主動思考以及手腦結合實踐等。
好習慣,益終身。于學生而言,倘若他們形成了各種好習慣,那么,在各種好習慣的“保駕護航”之下,他們的學習效益就會持續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就會不斷發展。于教師來說,倘若培養學生形成了各種好習慣,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也就會因為學生的各種好習慣而變得省時省力。
一、 以作業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無論在夯基固本方面,還是在拓展延伸方面,或是在溫故知新方面,作業都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以各種作業為有力抓手,教師就可以培養學生卓有成效預習、雷打不動驗算以及美觀工整書寫的習慣等。
(一) 在作業中培養學生卓有成效預習的習慣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習之事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倘若學生能夠在課前扎實做好預習,那么,課堂學習的過程就會變得輕松自如。而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并不知道怎樣去預習。這就需要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引領。家庭作業就是教師引領小學低年級學生卓有成效預習新課的一種有力抓手。
“時分秒”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中一部分重要知識。在教學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布置這樣的一項作業,即讓學生利用家中的手表或鐘表等與父母一起認識時間。小學低年級學生因為好奇心使然,他們對于這種類型的預習作業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久而久之,學生在一絲不茍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就會逐漸明白預習新知的步驟、內容以及方法等。而在此過程中,學生卓有成效的預習習慣也就會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養成。
(二) 在作業中培養學生雷打不動驗算的習慣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完成各種作業的時候出現各種各樣的計算錯誤絕非偶然事件,而是一種必然現象。如果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夠及時地意識到自己的計算錯誤,那么,這些錯誤也就絕對不會成為阻擋他們數學核心素養發展的絆腳石。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怎樣才能發現自己作業中的各種錯誤呢?驗算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以教學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一種要求,即只要在各種作業中與計算有關的題目,學生都必須要運用“商乘除數再加余數等于被除數”的數量關系進行驗算。學生憑借這種數量關系驗算,不僅有助于更進一步地理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還有助于學生良好驗算習慣的形成。
(三) 在作業中培養學生美觀工整書寫的習慣
書寫潦草、似是而非是一些學困生的通病。鑒于此,教師要根治學生書寫潦草、似是而非的這種毛病。很顯然,學生之所以書寫潦草、似是而非,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書寫能力有待提升。而為了提升學生的書寫能力,教師必須要聚焦學生的書寫過程。唯有如此,教師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書寫方面的不足,并督促與指引學生及時改正。
例如,為了指引學生規范書寫,教師一定要圍繞學生的作業內容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題號應該寫在什么位置,橫式應該怎么書寫,豎式應該怎么書寫,甚至對于加號、減號、乘號、除號以及等于號等運算符號怎么書寫都要做出明確而又具體的規定。
如此一來,學生在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他們的書寫能力也就會得到逐步提升,良好的書寫習慣也就會在教師的嚴格要求中逐漸孕育。
二、 以課堂為舞臺,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課堂是教育教學工作的主戰場。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也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也罷,都離不開精彩紛呈的課堂。離開了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就成了無本之木。
(一) 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全神貫注聽課的習慣
在小學階段,因為知識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學霸”和“學渣”的區別關鍵就在于課堂的聽課效率。“學霸”聽課全神貫注,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各種知識都能夠當堂“吸收消化”。而“學渣”聽課三心二意,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中講解的各種知識始終“囫圇吞棗”。為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益,教師不妨可以從培養每一位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入手。
例如,心理學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的一種顯著特征。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要努力做到語言精練、用時短暫。這樣一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做到全神貫注聽課,而不至于出現思想拋錨的現象。而在此過程中,學生全神貫注聽課的習慣也就能夠逐漸形成。
(二) 在課堂中培養學生求知若渴質疑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學生學習的強烈動機。當學生產生各種疑問時,他們就會迫不及待、積極主動地去解決這些疑問。
因此,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領者、推動者,一定要在圍繞教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產生各種疑問。這些疑問就好比是知識的“扳機”,一旦扣動“疑問的扳機”,學生就會有的放矢地深入探究相關知識。
例如,“平均分”是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一段“小猴過生日”的視頻。小猴要過生日了,好朋友們都來為小猴送祝福,小猴想把10根香蕉平均分給5個好朋友,小猴應該怎么分呢?惟妙惟肖的動畫片,迅速激發了學生一連串的疑問,學生的質疑習慣也在無形之中得到了培養。
(三) 在課堂中培養學生適時適度合作的習慣
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我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蕭伯納的這句話凸顯了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正因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適度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習慣。
“最佳動物園游覽路線”是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認識方向”這部分內容時設計的一項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動物園對于每一位小學生來說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這項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適時適度地合作為契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難點就會被突破,各種問題就會被化解,學生的學習效益自然也會得到逐步提升。
三、 以評價為指南,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評價之于教師就好比是方向盤之于駕駛員。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方向盤是駕駛員掌控駕駛方向的抓手,而評價是教師掌控教學方向的抓手。事實上,以評價為抓手,教師不僅可以掌控教學方向,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等。
(一) 在評價中培養學生字斟句酌審題的習慣
字斟句酌地審題是解題之前提條件。唯有通過字斟句酌的審題,學生才能夠找出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才能夠理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才能夠準確無誤地解答數學題目。鑒于審題的重要性,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字斟句酌的審題習慣。
比方說,在每次講解例題的時候,教師可以或抽生讀題、或讓學生齊聲讀題、或讓學生自主讀題等。無論通過哪種方式讀題,在學生讀完題目之后,教師要多問一問學生讀懂了什么,從哪些字眼讀懂的等。而這,正就是教師培養學生字斟句酌審題習慣的一些有效舉措。
從這個角度來看,字斟句酌的審題既是學生準確解答題目的一種前奏,又是提升學生解題能力的一條途徑。
(二) 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也好,解答復雜的數學題目也罷,均離不開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即思維習慣。小學數學教師要自始至終地將評價作為一種指南,方向明確地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通過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生就會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生就會準確無誤地解答復雜的數學題目。
比如說,當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獨特的解題方法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評價,讓學生收獲滿滿的自信心,產生主動思考的不竭動力。
顯而易見,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習慣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在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中潛移默化地培養。
(三) 在評價中培養學生手腦結合實踐的習慣
常言道:“實踐出真知。”在學習某些數學知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為準確透徹地理解相關知識,教師要指導與引領學生手腦結合進行動手操作實踐。在手腦結合進行動手操作實踐的過程中,因為學生能夠親歷知識的生成過程,所以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也會更為準確、更為詳細、更為透徹。
還是以教學“時分秒”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自制一些鐘表。而學生自制鐘表的過程也正就是手腦結合動手實踐的過程。
可見,以評價為指南,教師不僅能夠指導學生步驟清晰地進行動手操作實踐,還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手腦結合操作實踐的習慣。而從手腦結合的動手操作實踐中,學生就會扎實習得相關知識。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雖然不能夠主宰學生的一生,但它可以主宰學生現在、未來學習數學的整個過程。如果在教師的引領與指導下,小學低年級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那么,在現在以及未來的數學學習之路上,各種各樣的困難也就會被良好的習慣所化解,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會在良好習慣的保障下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麗晴.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J].教師,2013(21):62.
[2]劉小芳.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5(3):9.
作者簡介:
邢丹,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高淳區淳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