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林
【摘 要】在高中階段,開展高中體育教學,積極發展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心理素質的增強,使學生養成熱愛運動、堅持運動、科學運動的良好習慣和方法。體育教學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在教學實踐中無可避免會出現問題,對高中體育教學展開科學的研究,為解決教學問題、促進教學發展,提供一些科學而有效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體育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64
高中階段,課程緊張、學生壓力大。繁重的學習任務,快節奏的學習生活,對高中生身心產生極大不利影響。通過高中體育教學,引導高中生進行體能的訓練和增強,讓學生的精力更加充沛,適應高中學習生活;通過體育運動,引導學生宣泄個人心理的壓力和情緒,保證以健康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當中。同時,通過體育教學,讓學生全身心在運動中得到舒展和放松,調節身體的各項技能,讓身心得到適當的休整,以便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學習活動。
經過調查發現,一部分高中生,缺乏體育運動的意識,學習的動力嚴重不足,常常借故不上體育課,導致不少學生的身體素質大大下降,心理上出現如焦慮、恐懼、敏感等情況,不利于其成長與發展。所以,重新審視高中體育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解決好教學問題,是必要的。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做好課前準備工作,是高中體育教學有效開展的基本前提。不少體育教師正是忽視了課前準備或者其課前準備做得不夠充分,影響甚至制約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致使教學過程中出現突發事件得不到較好地處理,從而影響教學秩序和進程,教學失效。在課前準備活動中,教師對學生要做深入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和整體水平,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特長。因材施教,是我國傳統教育觀中的一個教育理念,于當下的高中體育教學仍有指導意義。體育教師只有先弄清楚了學生的情況,才能找到學生的運動潛能,進而創設多樣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例如:學生由于性別、身高、體重、特長、耐力等方面具有差異性,所以教學不能一刀切,要立足于學生整體而實現差異化,確保教學于每一位學生都有意義和效果。教學等男女生身體素質不一樣,所以在教學中不可“一刀切”。學生身體素質不同,運動項目強度不同,教師需要在研究學生、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為學生量身打造合適的體育課,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運動鍛煉的欲望。若教師在課前不備課或備課馬虎,可能削弱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也可能導致學生在運動時受到傷害。
二、合理安排教學環節
學生學習具有階段性的特征。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先要有理論的講解,為方便學生領會和掌握,教師還需要為學生做示范,再安排學生學習掌握并做技術上的指導和糾正。從理論到操作、先示范后訓練,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學效率;立足于學生的需要開展教學活動是教學活動的核心。高中生身心發展已近成人的狀態,其擁有獨立的意識和需求。教學活動應該滿足學生的需求。體育課更多的要讓學生動起來,尤其是高中體育課,更要考慮學習者的情況。教師要充分給予學生自由安排的時間,讓學生能自由選擇喜愛的運動項目而進行鍛煉。教學環節的安排,需要保證教學的統一性和連續性。高中體育課的課時少,教學對于學生、對于整個高中教育教學又十分重要,因此每一節體育教學都要合理安排。一般的體育教學環節包括:準備階段、教學階段、實踐鞏固階段、學生自由活動階段。在準備階段,教師應該帶領學生進行科學的熱身運動,為教學階段預熱,確保學生不受到傷害。在教學階段,教師應該選擇一項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和示范;之后就是學生自我訓練,逐漸掌握體育技能;最后學生根據自由愛好選擇運動項目進行運動。體育教師要注意分配好各個環節的時間,要多給予學生運動實踐的活動,避免教師講授和演示的時間過長。
三、在體育教學中實現情感教育
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出的三維目標,就包括“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高中體育教學中也必須落實這一目標。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是實現情感教育的第一步。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投入,是高中體育教學開展的基本保證,是情感目標達成的基本條件。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以及觀看體育比賽等,讓學生體認到運動的重要性,激發其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動力,使之能更好地投入到體育教學當中。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在教學內容中充分深入發掘情感教育的切入點。體育運動不少都是團隊活動,教師可以此為契機,以競技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協作精神,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情感體驗。在團體協作中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更為熟練,同時也易于激發球隊成員的合作意識和拼搏精神。由此看來,體育教育不僅是要讓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魄,更在于讓學生的心理健康地成長,在運動中增強自信心、鍛煉意志力、展現個人風采等。情感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是重要的部分,這對于高中生的學習生活有極大的影響,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格外重視并積極落實。
四、重視教學評價
傳統的教學評價單一且多以分數考核為主。除以考試分數型的定量評價外,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更應該關注學生個體的發展潛能。學生接受體育教育的目的,并不單是體育分數達標,更在系統學習體育理論知識,科學掌握體育技能,培養較濃的興趣,為終身運動奠定基礎。以知識、技能以及團隊協作三方面構成評價主體內容,并制定科學的評價方法和細則。學生通過系統、科學的評價可以更清楚自身的身體素質,也會更清楚自己存在哪些問題,便于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運動鍛煉,或者通過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得到糾正。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評價,教師也能夠全面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教學,更好地促進下一階段的教學活動的開展。在開展教學評價時,教師要注意多贊美、鼓勵,讓學生保持較強的學習熱情和信心。針對學生身體素質較弱,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不強的學習,教師可以多鼓勵學生、贊揚學生,使學生對體育保持較高的興趣,推動其更好地運動鍛煉,實現自我超越。
健康的身心素質是高效學習的保障,高中體育教師應該要學生對體育產生熱情,在教學中選擇學生喜愛的教學內容,并采用科學而適宜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使學生盡可能得到最大的提供和發展,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提供充足的馬力。體育教學擔負重任,對學生的文化課的學習乃至今后的學習發展影響深遠,同時也影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高中體育教師更要責無旁貸,積極肩負重任,實現教學的改革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