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德
【摘 要】在教育的改革、轉型時期,初中地理不應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而創新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核心,必然要融入當今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如何構建創新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是當前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創新教育 初中地理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22
素質教育的提出旨在改善傳統應試教育造成的不良影響,如過分關注學生成績,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感教育、創新意識的培養、綜合素質的提高等。而初中階段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階段,理應將素質教育貫徹到底。初中地理具有很強的思維邏輯性,是兼文科、理科于一身的科目,初中是地理學習的基礎階段,學習該科目能夠使學生初步接觸宇宙、自然地理環境、資源保護、地域特點等學科知識,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點。
但目前,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地理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學生對于新學科具有新鮮感,隨著教學的深入,新鮮感漸漸消失,不再對地理有著濃厚的興趣。地理學科知識凌亂復雜,知識點很多,有很多需要背誦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厭煩情緒,且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關鍵,未受到教師的重視。為改善當前的教學現狀,就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將創新教育融于日常教學過程中,創建真正貫徹素質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教育真正有利于學生,以下是對于初中地理教學新模式創建提出的幾點方法與建議。
一、初中地理創新教育的概念與特點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為基礎的教育,其重要內容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情感。創新意識是指進行探索創新活動的欲望,只有具備了一定的創新意識,才能進行探索創造;創新情感的培養是指創新的興趣、態度、動機、意志的培養,創新意識與創新的培養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創造性人格的形成。
在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情感后,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初中地理作為文科與理科兼具的學科,也具有較強的思維性,有利于發散學生思維,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設計成鼓勵學生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老師發揮在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學生發揮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引導學生,使學生相對獨立地進行發現與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初中地理學科具有開放性、綜合性、情感性,將創新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科特點,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技巧與方法
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是教育改革的主陣地,初中地理學科知識點繁多,但其自身有趣的知識又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不當的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漸漸失去學習地理的樂趣,作為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以下是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幾點建議:
1.初中地理是學生接觸自然知識的途徑之一,所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地理學科的知識本身就很吸引學生,認識地球和地圖、海陸變遷、世界氣候時,可以借助適當的教學工具,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直觀深刻,地球儀是學生學習地理必備的學習工具,了解世界的基本結構,七大洋、五大洲、經緯網、海陸分布等知識時,學生可以事先通過研究地球儀對知識有一定的預習,然后在課堂上對不懂的知識認真學習,不放過一個知識漏洞,同時也要利用好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將目前世界的形成過程、火山的形成等知識用視頻的方式展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
研究性學習同樣也要應用于初中地理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采用“滿堂灌”的上課方式,教師單方面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課堂模式教學成果一般。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設置懸念,讓學生對知識進行再研究,采用地理知識搶答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也能在知識搶答的環節,進行知識的再復習。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樹立學習地理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形式還有很多,但學生學到知識是關鍵,過分追求形式反而會造成課堂時間的浪費。
2.地理學科本身具有開放性和實踐性,利用一些課堂所學知識展開實踐,顯得十分重要。生活中有許多與地理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環境保護、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將學生進行小組劃分,結合其他學科設計實踐活動方案,制定時間目標,進行明確分工,在對知識有一定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和綜合素質,有益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利于地理知識和技能的發展與遷移。在實踐過程中,學生能初步認識社會現狀,對我國的環境和資源有著客觀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好習慣,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
同時,在進行分組實踐的過程中,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在與同學合作實踐的過程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可以集思廣益,讓學生幫助學生,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實踐中,發揮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共同將任務完成。開展地理實踐實踐活動,除了能夠將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實現知識的遷移之外,還能鍛煉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真正發揮學生在集體中的作用,樹立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初中地理教材的知識固然重要,但地理常識的積累同樣不容忽視,當代的很多電影、紀錄片、書籍等都以地理為素材,課堂上,可以播放與地理相關的電影、紀錄片等。如紀錄片《地球脈動》,極其細致的刻畫了地球生物、環境、人與自然的關系,精美的畫面足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堪稱紀錄片的史詩級之作,除了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之外,還能激發學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積累地理常識。也可以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閱讀地理相關的書籍,利用課后時間積累地理常識,并應用于地理課堂。
總而言之,初中作為地理學習的基礎和關鍵時期,不能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我們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對課堂模式進行相應的創新調整,將創新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注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積累地理常識,構建新的課堂模式。作為初中地理教學工作者應該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積極尋找不同的方法,創建真正有利于學生的教學模式,為國家培養更多高能力、高素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