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光華
【摘 要】“書面表達”是高考的必考內容,旨在考查考生的英語表達能力,看其是否能夠運用學過的英語知識和掌握的技能進行交流。也可以說,它可以全面考查學生基本詞匯、基礎語法和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英語 寫作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26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學生的英語寫作有明確的要求:①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②能根據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③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④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但是,我國目前高中英語教學往往忽視“寫”這一環節的有效訓練。現行教材越來越重視“聽”“說”的訓練,對“寫”的內容安排相對較少,且缺乏相應的指導。那么,在新課標下,如何進行高中英語寫作教學?
一、打好語言基礎
要想用英語把文章寫好,首先需要打下牢固的語言基礎,即相當程度的語言造詣、良好的語言修養和敏銳的語言感知能力。寫作者必須懂得寫作的具體步驟,了解寫作的性質,掌握寫作的技巧。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學生還必須解決用英語思維的問題。不懂得英美人思維方式的人,無論語言功底有多深,是寫不出地道的英語文章的。
英語語言的功底指對這門語言中各種語言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其中包括用詞的準確和精煉、修辭手段的自如運用、時態的準確運用以及語法和句法結構的熟練掌握等。寫作中常出現的問題是用詞欠準確,這主要是由于對詞意和詞在不同的語境中所產生的不同語意把握不好所致,而詞匯量的貧乏也無疑是造成用詞欠妥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然,掌握了一定詞匯量而不懂得修辭知識的人仍不可能把文章寫好。
二、明確寫作要求
除了語言功底,寫作者還必須清楚寫作的具體任務、寫作的特殊性以及寫作所需要的各種技巧。寫作是一種綜合的智力活動,其作品是以思想為基礎,以語言為工具而創造出來的藝術品。寫作不僅需要豐富的想象力,還需要嚴謹的語言邏輯和獨特的思想。否則,文章絕不可能成為語言的佳作。
中國人用英語寫作還面臨一個思維方式的轉變問題。不熟悉英語語言思維方式的人,無論有何等“高超”的寫作技巧,都不可能創造出優美地道的英文作品。尤其是有很多學生在用英語寫文章之前總習慣先用中文列出提綱,然后按照列出的中文提綱從事英語的寫作。以這種方式寫出的文章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來解決學生寫作中的諸多問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勢在必行。在考試中最常見的形式是要求學生根據所給信息(information)和思想(idea)來寫作文,亦稱為“情景作文” 或“提示作文”。而我們英語教師,在平時就應有意識地讓學生逐步接受英語表達的思維方式,避免使用不符合英語表達習慣的“中文式英語Chinese English”。同時結合教材,循序漸進練習寫作,將寫作貫穿到平時的日常教學當中。
三、注重寫作教學的基本訓練與簡單句型的練習
英語短文寫得好,關鍵在單句。單句要寫得好,句型、時態、語法的綜合運用是關鍵。如何才能把詞、詞組恰到好處地運用到句子中呢?漢語中沒有時態的復雜變化,只借助于助詞“著、了、過”即可;而英語則有復雜的時態和語態變化。因此,時態和語態的變化就成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瓶頸。詞、詞組、句子,這三點中由于時態和語態的關系,而不能成為一線。因此,要突破學生英語書面表達上的這個瓶頸,必須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時態和語態的用法,做到運用自如。
英語中的時態和語態的變化是有規律的。首先,要幫助學生掌握這些規律以及各種時態連用的時間狀語。其次,要幫助學生掌握構成時態和語態的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現在分詞、動詞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的規則變化和不規則變化形式。學生只要記住了時態和語態的基本定義、基本形式和標志,再輔之以大量的相關練習,就能隨心所欲地運用。
英語屬于結構語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語等。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著重抓住五個基本句型(1)S+V;(2)S+V+O;(3)S+V+C;(4)S+V+P+O;(5)S+V+O+C以及一個“there be”句型的練習。在高考書面表達范文中,幾乎所有的英語句型都是這五種句型的擴展、延伸或變化。因此,訓練學生“寫”,首先要抓住五種基本句型的訓練,讓他們把五種基本句型記牢并不斷運用,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加強句型教學,還要對一些句子進行分析,加強他們利用各種句子進行一意多種表達的訓練。
四、聽說讀寫,循序漸進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遵循語言的教學規律,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一環緊扣一環地進行。從基礎抓起,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具體教學過程中要考慮到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其中寫作能力是以前三者為基礎的。因此,要提高此項能力,應從多方面入手,著眼于英語教學的各個基本環節,聽﹑說﹑讀﹑寫能力培養和訓練同時進行。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就是靠語言的實踐,即在聽﹑說﹑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累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心理實驗證明,采用聽、說、讀、寫同時進行,效果最佳。
五、背誦范文,模仿寫作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英語文章也是如此。在平時教學時,教師應常給學生介紹一些發人深思的名言,短小精悍的段落,言簡意賅的句型,甚至通篇膾炙人口的文質俱美的佳作,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背誦。學生在進行短文寫作訓練時,教師應提供各種文體的范文,講明各種文體的要求。如日記﹑便條﹑書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給予必要的提示。從課文中選擇典型的段落讓學生熟記,然后套用其框架介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另外,也可以背背歷年高考試題答案中所給出的范文。這樣,有助于學生正確使用動詞形式,掌握句子結構以及前后邏輯關系等。平時多背誦好文章﹑好句子﹑諺語,寫書面表達時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總之,思維方式的轉變、對寫作性質的深入了解、樹立英語寫作的正確意識和良好習慣是創造成功的英文作品的前提。寫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相結合的訓練,夯實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語言基本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指導學生去觀察、分析和歸納;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合作精神,鼓勵、指導學生多寫多練,進而提高他們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