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蓮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第三中學)
摘 要:英語教學的生命線在于課堂,課堂是師生雙邊教學活動的主陣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和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應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全面發展為宗旨。因此,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方式。
關鍵詞:課堂教學;基礎教育;因材施教;教學設計
一、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前提
魅力是一個人所具有的一種吸引人、誘惑人、征服人的力量。一個人如果有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寬闊的胸懷、良好的性格,就有了人格魅力。教師要想具有人格魅力,就必須在教學和管理實踐中,在日常生活中自覺錘煉、鑄造自己美的人格,做到正直無私、光明磊落、風度高雅,不矯揉造作,使其人格魅力自然而然地豐沛于生命本身,和諧地體現于立身處世之中。教師的人格美,能激發學生對理想的執著追求,對真善美的向往。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學生的影響至深至遠。孔子之所以成為萬世敬仰的師表,他的博學多才固然重要,但其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正是其高尚人格的體現。英語教師應具有盡善盡美的人格,才能對學生產生親和力、感染力、威懾力。
二、精心設計是優化英語課堂的基礎
課堂教學設計是英語課堂的前期準備工作,是順利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和任務的前提與基礎。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及具體的實施辦法。既要保證教學大綱、教材要求的內容得以全部貫徹,重點突出,又要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特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產生自信、體驗成就、發現自我,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積極性。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是人們用以交流的工具,這就決定了英語課的最大特點是交際性,這一特點決定了英語課堂教學只有通過豐富的、富有情趣的各種活動和訓練,才能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達到自如交際運用的目的。在教學中采用個體提問、伙伴對話、小組討論并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分層次教學,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機會,并在參與中體驗成功感。根據中學生好動好勝心強的心理特點,適時將競爭機制引入課堂,并根據學生的層次,設置單詞默寫、課文朗讀、背誦、小品表演等具有難易梯度差異的比賽,盡量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增強了全體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促進了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其次,能否將全體學生帶入預置的教學情景之中,也是教學方法優劣的體現。我國學生學英語主要是在英語課堂上,缺少應用英語的環境和場所。因此,英語教師應廣泛聯系教材、學生生活,把現實的整個教學環境組合成一個大的場景,為學生提供表演操練的機會。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根據課程的內容,設計服務于課堂教學的一些游戲。
三、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
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開發學生的潛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上,英語教師首先要確立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思想,而教師只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學習。其次,將傳授知識過程轉變成學生主動進取、積極探究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樣整個教學過程就成了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獨立思考、主動求知和全面發展的過程,教師在幫助學生實現理論知識內化的同時,把凝聚在知識中的智力活動方式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認識能力。例如,在講授一般過去時時,利用學生熟知的一般現在時為引導,并以他們感興趣的話題“Weather”和 “Traffic Form ”,寫出兩組句子:How is the weather today?How was the weather yesterday.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啟發學生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自己總結出新時態的用法及特點,從而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取得學習上的成功,是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容易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從而產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
教學方法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在新形勢下,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想,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為了適應時代的要求,英語課堂教學應采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除應用簡筆畫、掛圖、課文插圖等傳統媒體呈現課文情景外,還應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課文教學。如看錄像,錄像通過動畫設計把圣誕老人、孩子們在圣誕前夕如何把襪子放在床頭以及第二天收到禮物后的高興心情全部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仿佛身臨其境地和Green一家人一起感受圣誕節的快樂。學生的注意力不再穿梭于各種教學媒體中,而是集中在動畫情景和聲音示范兼有的屏幕上。因此,英語教師如能恰當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集圖像、聲音、文字于一身的直觀性特點,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等各種器官協調活動,最大限度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每個學生都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教師應在遵循英語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要求和特點的前提下,依據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做到適時適度,切實可行并富有成效。同時設計有效的英語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到活動的實際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各種因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持久地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注:本文為《促進初中生有效學習的行動研究》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GS[2013]GHB1010服務。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