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麗霞
摘要:人們常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在這句話的誤導下,很多人只是把數學與思維聯系起來,認為數學只能培養人的思維能力。而且從現階段的教學中發現,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和閱讀策略不容樂觀,但是數學閱讀有助于培養基本學習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則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可見閱讀對于學習的重要性。閱讀理解不光是語文課要解決的學習任務,數學課也經常存在閱讀理解的問題。因此,在數學中,要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就要提高他們的數學閱讀力。下面就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淺談自己的幾點見解:
一、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絕大多數的老師把教材中的精髓挖掘出來,又通過自己的理解表達給學生,進而忽視對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似乎研讀數學教材僅僅是老師的事,而對于絕大多數的學生來講卻是被動的接受和理解,覺得自己只要聽懂課就滿足了。因此常常是老師反復講解、學生被動接受,一本書快講完了,而學生仍沒有掌握多少,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知識學了一大堆而能力卻提高不多,教學效率比較低下。
1、以情感人,喚起學生閱讀的興趣。讓教學語言富有情感,在諸多科目當中,普遍都認為數學學科比較呆板、單調和乏味,為了讓課堂變得生動一點,我在教學中力求表達語言生動、形象、帶有強烈情感。就連學生發言的評價,我也注意措辭和語氣,給予強化式的鼓勵贊揚。
2、充分利用教材編寫,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領略數學教材無聲語言的作用。在數學教材的每一節都安排了例題,而這些例子全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符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大多都是圖文并茂的。我在教學之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例題去體會學數學的實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技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正確的方法使人終身受益。小學生在數學文本的閱讀理解中面臨的困難多種多樣。因此,要根據主要原因的不同采取有針對性的指導對策,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技巧。
1、計算課中的數學閱讀。在很多數學教師的潛意識中,認為在上計算課時不需要數學閱讀,只要學生掌握運算順序和法則就可以了,所以也談不上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了。其實不然,你只要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學生掌握了運算順序和法則后,計算的正確率依舊不高,特別是四則混合運算,錯誤更多。如:在教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中,3.18÷(27.84+13.2×0.3)我指名學生讀題,學生讀3.18除以27.84加13.2乘0.3的和。我問從剛才同學的讀題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我知道了這道題是三步計算,還知道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括號里的乘,再算括號中的加,最后算除法,我問你怎么知道它的運算順序的,學生說從剛才的讀題中我聽出來,這道題雖然是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但運算順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一樣的。因此,我們在做計算題之前都要正確讀題,這樣既能了解題目的運算順序,又能對每個數字加深印象。
2、概念課中的數學閱讀。在小學數學的教材體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質等。由于其自身特點的要求,語言表述具有很高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因此,對數學感念的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認讀階段,對它們的遣詞用字、表達方式進行反復推敲,逐步弄清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例如在教學“因數、倍數”這個概念時,這里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因數或倍數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兩個數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讀這個概念的時候把你認為重點字、詞勾劃出來,學生們通過討論分析,認為“誰是誰的”這個詞非常重要,強調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而不能說,誰是因數,誰是倍數。數學閱讀的核心在于理解,挖掘概念中字、詞、句的真實含義,使學生領悟了蘊涵其中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將這種閱讀技巧運用于今后的概念學習中。
3、問題課中的數學閱讀。數學閱讀對于解決問題具有重要作用,學生解答數學應用題時,需要具備相當程度的閱讀技巧,因此,學好應用題的一個關鍵環節是學生有較強的閱讀能力。
三、培養學生自覺的閱讀習慣
閱讀學習方法就其本質來說,是一種自主學習。因此大多數情況下的閱讀學習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實踐表明,只有當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學習的能力才能產生質的飛躍。為此,教師在實踐中,應抓住以下幾點進行培養。
1、課前預習閱讀。恰當的課前預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獲取新知的能力,學生帶著預習中不懂的問題聽課,也必定會增強聽課的效果。課前預習離不開閱讀,為提高預習閱讀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要明確預習的范圍和要求。若有必要,還要設計相應的與舊知聯系的帶有懸念性的問題或與新知相關的有趣練題,促使學生主動預習。
2、課后溫習閱讀。及時的課后溫習,不僅能鞏固新知、強化記憶,促進知識的系統化,而且能幫助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反思,客觀地自身歸因,提高學習的質量。正確的課后溫習方法,應該是回憶、解題與閱讀思考的有機結合。那種只解題、不讀書的課后溫習對正確學習方法、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是極其有害的。因此教師要明確提出課后溫習的閱讀要求,并給予必要的方法指導,使學生在溫習閱讀后有強烈的收獲體驗。如:學會了什么知識?運用了什么學習方法?掌握新知識的關鍵是什么?難點在哪里?新舊知識有何聯系?還有哪些疑問?等等。
在課堂教學中,適合閱讀學習的內容和環節還有很多,上述幾點只不過是基于經驗的一些膚淺的歸納。如何進一步發揮閱讀學習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構建一個既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又利于發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素質的基本教學模式,還有待于我們進一步的實踐和探索。葉圣陶老人講得好:“教是為了不教”。學生認真閱讀數學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經常提醒、督促和長期的指導。只有在學生的主觀意識中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才能使數學閱讀成為學生的自覺行為。
參考文獻
[1] 邵光華,《數學閱讀—現代數學教育不容忽視的課題》.
[2] 蓋野、劉相榮《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3]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數學課程標準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