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
(沈陽市遼中區冷子堡九年一貫制學校)
摘 要: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效果,除了要注意平時常規的教學外,還要注意“小環節、小版塊”的教學。常言道,細節決定成敗,只有適時地給學生“加餐”,學生的能力水平才能快速提升,對知識點的掌握才能更牢,學生的地理學習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小環節;小版塊
地理新課教學過程包括導入、呈現、探究、釋疑、歸納、總結等環節,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用圖、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應該在此基礎上優化一些原有環節,多設計一些教學小版塊,鞏固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歡快輕松的環境下,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牢牢地掌握地理知識。
一、精彩的課前導入,能吊足學生的胃口,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每年初一新生入學,在上第一堂地理課的時候,我讓學生以提問地理問題的形式進行熱身,做新學期地理課的總導入,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剛開始學生有些靦腆,不愛發言,我就鼓勵他們說沒有問題的,想問什么就問什么,就挑你最感興趣的問。漸漸地學生就發言了,有的學生提出: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是哪國?還有的學生提出:敘利亞、伊拉克總打仗是怎么回事?也有的問:“南海怎么那么亂,為什么美國總是挑事端?”等等。我最后總結:“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這些問題與地理學科都有一定的關系,是屬于地理范疇的,在以后的地理教學中,老師會做詳細講解的。”通過以上總導入,學生胃口被吊足了,學習地理的興趣被激發了,想問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以后課間我一到教室學生就圍著我問這問那,我都一一解答,并不時拋出新問題,讓學生回家查找資料,回來跟我辯論,看誰知道得多。不要小看這一步,很多其他學科不好的學生,卻唯獨對地理特別感興趣,通過查找資料和課堂學習他們很快對地理產生了興趣,慢慢的地理成績也得到了提高。除此以外,教師還要用每一課開始新課時的課前導入,來提升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例如,七年級下冊講“東南亞”一課時,在開始新課前,我先給學生朗誦一首我國著名革命家陳毅寫給緬甸朋友的詩:“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接著我問:“是不是有的同學要問我國與緬甸共同擁有一條江嗎?這條江又叫什么名字呢?”這便是這堂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之一。利用詩歌導入新課,在地理課上欣賞到詩歌,這讓學生感到很新奇,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帶到了遙遠的中南半島。學生進入狀態之后,再開始新課的講解,整堂課的教學效果非常好。在講七年級下冊第五章“發展與合作”一課時,先讓學生觀看杭州峰會視頻,以2016年在中國召開的G20杭州峰會導入新課,之后教師講解:合作與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要發展必須要有合作,有了合作才能共贏,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五章“發展與合作”,由此導入新課。通過視頻導入新課,課堂一開始便形成一種輕松而愉快的氛圍,使學生迅速產生想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愿望。
二、開展“實事分析”地理學習版塊,新聞熱點與地理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對所學地理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每堂地理課尾五分鐘,我都設計了由當前新聞實事引出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分析部分。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然后再布置下一個需要討論的熱點話題。新聞必須是當前的熱點,教師提供有關的地圖、材料,并拋出問題,或者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老師再補充提問。學生用已學的或是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學的地理知識進行分析。學生可以分組到網上或課本上查資料,幾個人合作、探究,再進行解答。例如,由汶川、雅安、意大利地震引出對地震、板塊構造學說的學習和復習。我指著地圖說:“汶川、雅安分布在我國西南部,我國西南地區為什么多地震呢?”一個同學指著地圖回答:“汶川和雅安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匯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還有的學生回答說:“汶川和雅安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地震較多。”我總結說:“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那么位于地中海亞平寧半島上的意大利的兩次地震是怎么引起的呢?”有的學生說:“意大利位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匯處,地殼活躍多火山和地震,或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多地震。”我說: “第一種回答不正確,應該是位于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我播放板塊構造圖,讓學生觀看,學生恍然大悟,點頭稱是。當新聞中播出敘利亞戰事時,我們的“實事分析”又由敘利亞戰事引出對中東地區的學習。當播南海局勢時又引出對東南亞的學習。當播我國夏季的南方洪澇災害時又引出對治理長江的學習。由我國在巴基斯坦租用瓜達爾港引出對馬六甲海峽和中東石油運輸的學習等。“實事分析”活動的開展,豐富了課堂內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與中考接軌,培養了學生用地理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實事分析”地理學習版塊教學是每堂課學生最喜歡參與的環節。
三、每周開展一回“識圖能力小提升”知識競賽
每周利用自習課的時間,把這周所學的地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以填圖、據圖選擇或拼圖等形式展開學生之間的搶答競賽或閉卷答題,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從而鞏固所學地圖知識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提升識圖能力,以適應中考靈活多變的新式題型。
四、每個月開展一次“地理知識大比拼”
競賽前,把每班分成若干組,每組6人,競賽當中有檢測所學過的知識的必答題,以及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還未學習到、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競賽過程緊張激烈,學生為了獲得好成績給小組爭光,都經過充分的準備,信心滿滿。這個版塊確確實實促進了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復習和預習,對學生地理知識的鞏固起到了出人意料的作用。
總之,地理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小處著手,大有可為。教學中的“小環節、小版塊”不容小覷,他們是一堂完整地理課的延伸和有機組成部分。對教學效果有大影響,起大作用。既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課堂訓練,又能使學生自覺預習和復習鞏固所學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