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會
(吉林省榆樹市第六小學)
摘 要:信息技術在當代教學中逐漸普及,起到了輔助老師教學的作用。巧妙地利用網絡進行教學,可以幫助老師實現良好的教學成果。朗讀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極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要學會利用網絡來促進學生朗讀,從而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讓他們能更好地學習課文。針對信息技術與學生的朗讀結合進行分析,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
關鍵詞:網絡;小學語文;朗讀能力
小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時期,也是為今后學習打基礎的重要時期。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已經很難滿足當代的教學要求,隨著全球的信息化,整個教育時代都在發生變革。在21世紀的今天,信息成為一種潮流,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也逐漸與信息技術接軌,信息網絡技術在教學中發揮著極大的優勢。信息網絡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是當前課堂教學中語文老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對老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接下來,我就談談如何有效地利用網絡來輔導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巧妙利用網絡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一節課的開端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到整節課的課堂教學效率。而小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他們對枯燥乏味的朗讀明顯缺乏學習興趣。解決這類學生的問題就需要想方設法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學習朗讀的興趣,他們一旦有了興趣,就會產生學習的動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做好自己的組織和引導工作,采用網絡設置情境進行教學,挖掘朗讀的趣味性。
老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網絡來給學生播放一些適合配合朗讀的音樂,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他們融入朗讀中來。例如,在《童年的問號》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這節課開始時給學生播放“童年”這首歌曲,學生在聽到歌曲時,獲得了獨特的情感體驗。隨著輕快的音樂,他們回想到自己的童年,同時也快速地進入到課堂教學中,接下來老師再引入新課的教學,音樂給他們的朗讀創設了良好的基調,學生的朗讀興趣也被激發出來。隨后,學生便會歡快地朗讀起來:“童年是一首詩,童年是一場夢,童年還是一串長長的問號……”因此,老師要注重利用網絡選擇適合的音樂運用到學生的朗讀訓練中,增強感染力,渲染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促使他們進行朗讀。
二、巧妙利用網絡引發學生想象,激發他們的朗讀欲望
多媒體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多媒體課件常是以一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除了可以用音樂來激發學生興趣外,還可以用圖片來引導學生去朗讀。圖片引入是常見的課堂教學手段,形象直觀的圖片往往會刺激學生的多個感官,使他們的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從而激發他們的朗讀欲望,同時圖片還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引發他們的想象力去感受課文的意境所在。
例如,在《雪趣》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網絡搜集一些有關雪景的圖片,在上課時,給學生展示這些雪景圖,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學生會發現雪的白、雪的美,同時,他們會這樣說:“雪帶來了銀裝素裹的世界。”然后,老師可以這樣向學生提出問題:“同學們喜歡雪嗎?我們在下雪時可以玩些什么呢?”學生會紛紛舉手回答:“喜歡”“打雪仗”“堆雪人”等等。在這樣的情境下,學生的想象力變得很豐富,老師也能很輕松的引入朗讀訓練。接著學生便很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從教室的窗戶向外望去,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銀白色的世界。”“寬闊的操場成了我們玩耍的樂園。學生在厚厚的積雪上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這樣的方法很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朗讀欲望。
三、巧妙利用網絡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他們的朗讀熱情
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在于:多媒體可以同時將聲音、影像、動畫等集于一體,可以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而視頻更具有直觀性和趣味性,能夠很好地刺激學生的感官,調動他們的朗讀熱情和朗讀積極性。
例如,在《丑小鴨》這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網絡給學生播放“丑小鴨”的動畫片,我們知道,小學生對動畫片有著強烈的興趣,因此,他們會馬上被動畫片吸引,從而很快地融入課堂當中。通過動畫片的播放,學生看到了丑小鴨的蛻變過程,能深入地體會課文想表達的內容,同時,他們會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從被動朗讀到主動朗讀,朗讀熱情瞬間被激發出來。這種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有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還能給他們創造一個自主朗讀的環境。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朗讀課堂中,現代信息網絡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以其獨特的方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同時也使學生的朗讀方式變得更豐富多彩,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恰當地將網絡與朗讀教學結合起來,促進教學方式的更快發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也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包靜鵑.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朗讀能力[J].課外語文:教師適用,2012(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