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發多
(甘肅省涼州區黃羊鎮渠中教學點)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小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能增強學生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工具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策略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建模思想;培育策略
新課標提出,運用數學建模思想是學習小學數學的全新方法,為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使學生在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一、數學建模的內涵及其意義
數學建模是通過對實際的具體問題進行分析概括簡化,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再使用數學工具,列出具體運算的數學式子并進行求解,從而使實際問題得到解決。小學階段數學建模的概念、內容比較廣泛,凡是用數學公式來描述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圖形等準確的數學語言都可看作數學模型。由于小學數學包含的知識比較簡單,所以,運用數字、字母及其不同的符號排列而成的公式、各種平面圖形等都可以看作數學模型。
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能讓學生深入掌握數學知識,較好地學會數學的基本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可以通過建模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小學生數學建模思想教學要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對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非常重要。小學的不同階段對建模思想的目標要求也不一樣:由于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而且以形象思維為主,在此階段進行數學建模比較困難,所以此階段主要讓學生經歷生活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中總結出簡單的數學規律和一些數學結構,這就是數學建模思想的運用;而中、高段學生由于開始從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已具備一些簡單的抽象思維能力,但主要還是形象思維,所以在此階段應使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際問題情境從中發現隱含的數學問題,經過自主探究或合作交流概括出簡單的數學模型。
三、小學數學建模思想的培育策略
1.運用實際問題情境,增強數學建模興趣
實際問題是學生進行數學建模的重要載體,教師通過設計和運用有趣、有用的實際問題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建模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思考一些實際問題,為數學建模奠定基礎。例如,在小學數學中學習了利率后,學生掌握了“利息=本金×利率×時間”這個數學知識后,結合學生對數學建模思想的培養要求,可采用如下問題情境進行建模培育:可以讓學生幫助父母選擇銀行存款的種類和項目,這樣就能激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然后教師出示不同存款方式的銀行利率,讓學生進行家庭存款的種類選擇,最后教師總結導出利息的數學模型,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利息這個數學模型的理解,讓學生體驗、感知數學模型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
2.不斷積累建模素材,培養建模感性認識
要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就需要讓學生不斷積累建模素材,也就是要讓學生的頭腦中具有建模相關的數學知識。這就要求教師通過運用各種手段或創設各種問題情境來不斷強化學生的思想意識,讓學生對實際問題或教學情境有一定的認識,并不斷積累解決問題的感性知識,使學生對數學建模具有的思維敏感性,在不斷地實踐和感知中,讓學生逐漸找到實際問題和數學知識之間的連接點,這樣才能為運用數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知識中的“圓”這個圖形時,通過運用不同的模型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基本認識,這樣就能使學生建立“圓”的感性認識,從而能抽象出“圓”和實際問題的聯系,為應用圓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3.培養抽象思維能力,積極進行建模實踐
要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就要注重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數學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問題或實例,讓學生積極進行數學建模實踐,來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的數學本質,這是培養學生數學模型思想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講授“軸對稱圖形”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運用生活中見到的軸對稱圖形或軸對稱建筑、實物,如五環奧運會旗、五星、天安門等。如果不借助軸對稱實物,僅告訴學生“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學生就不能很好地把生活中的軸對稱實物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就不能很好地建立軸對稱的數學模型。只有提高抽象思維能力,才能提高數學建模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建模思想,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也有利于學生數學探究能力、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建模思想的培育策略[J].廣西教育,2015(48).
[2]左文艷.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建模思想意義和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3(20).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