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燕
【摘 要】創新即創造、更新和改變,是從“無”到“有”的過程。創新思維是以新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是一個創造過程。就小學數學而言,傳統教學太注重書本知識,忽視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新的歷史時期,創新思維顯得越來越重要。在數學教學中加強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根據學生實際,多管齊下,這樣才能收到較好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新的歷史時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怎樣培養,確是擺在我們教學中不斷探索的課題。在教學實踐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需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形成一種開放型的教學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一、創設開放型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
1.構建民主、和諧師生關系
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放膽交流,敢于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發揚民主教風,讓學生人人都有發言機會,講錯了也不要緊。鼓勵學生勇敢發言,積極爭議。如低年級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后計算,“8+8+8+4”出現了多種算法:①8+8+4=16+8+4;②8+8+8+4=8×3+4;③8+8+8+4=8×4-4;④8+8+8+4=7×4(或4×7);可先讓學生說說這樣算的理由,然后評議哪種算法比較好。教室里課堂氣氛熱烈,學生交流了多種思路,對計算方法也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2.要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創新意識的培養,既需要靈感,更需要思考的時間。教學中要為學生多創造余地。如“梯形的面積計算”的教學,先設問:①我們學過哪些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②我們是用什么方法推導出三角形面積,公式的?(轉化)③想一想,梯形能轉化成哪些平面圖形?
學生回答后,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動手用“割”“補”“拼”的方法,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由于學生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和探索時間、空間,個個情緒高漲,勇于探索,不斷創新,推出多種方法,這些方法可謂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二、提供開放型的探索材料,引發學生主動參與
學生要創新,需要有足夠的探索材料,僅憑教材中的例子去創新,往往無從下手。因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設計一些探索性、開放性的好材料,為學生主動參與架橋搭梯。
1.改進探索材料,引發學生主動參與
要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探索,探索材料是否恰當是關鍵。教學中提供給學生的探索材料起點不要過高,要便于全體學生都能參與,樂于參與,讓學生在開放性的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按原教材有三條長方形,并已畫出陰影部分,分別表示:3/4、6/8、9/12讓學生直接觀察,這樣參與觀察,在參與的程度上是比較被動的。因此作如下改進:
先發給每位學生四張一樣大小的長方形紙條,讓學生把長方形紙條通過折和畫分別用陰影表示出3/4、6/8、9/12、7/8;接著引導學觀察比較,發現三張所畫的陰影大小是相等的,即:3/4=6/8=9/12,從中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為什么這三張所畫的陰影相等,而另一張所畫的陰影不相等,即7/8與三個分數不相等;接著以“3/4”為標準,說說分子,分母怎樣變化而分數的大小不變,從而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最后,舉例驗證。因為班里男、女生剛好各半。我就讓學生說說女生各占全班的幾分之幾?(32/64、1/2……)由此看來,合適的開放型題材,既能使學生圍繞教學重點參與探索性的學習。
2.遵循認知規律,引發學生參與
開放型題材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原有的認知結構上構建新的認知結構。教學中,教學題材盡量來自學生,利用學生的學習成果來構建新知識。例如: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先引導學生說說我們認識了哪些分數?(1/3、1/2、2/3、2/4、3/4、7/8、5/9……);再把這些分數分類,并說明分類理由。分成三類,一類是分母相同的分數(1/3、2/3;2/4、3/4……);另一類是分子相同的分數(1/3、1/2;2/5、2/4;3/4……);另一類是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數。最后選擇分子或分母相同的一組分數,用圖表示分數。學生有的用圓形表示,有的用長方形表示,還有的用線段來表示。如此,選取材料有一定的“自由度”,思考過程也有一定的“自由度”,從而滿足了學生多問、多種形式的信息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注重引導學生討論,以開放試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要針對疑難點有意地設置爭議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巧設問題,挑起矛盾,為學生創設討論爭議的機會,安排四人小組討論的教學環節,使各個學生在爭議中思維進行碰撞,創新的火花在爭議中發生。如教學“長方形周長”一課,長方形的周長公式的推導是重點、難點,教師可提出一個問題問學生:有哪幾種方法。一以計算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讓學生通過討論議,可以得出以下四種方:①6+4+6+4;②6+6+4+4;③6×2+4×2;④(6+4)×2;然后再引導學生講座比較,哪一種方法是計算長方形周長最簡便的方法。接著又讓學生互交流自己所剪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并計算其周長,最后得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c=(a+b)×2。這樣的開放課堂組織討論教學,既發揮了學生主體參與爭論學習體現了學生地位,又促進學生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并發,從而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的發展。
數學開放題是相對于傳統的封閉題而言,其特征是題目條件不允許,或條件多余,或結論不確定。可以是結論的開放,條件性開放,解題材策略算。首先,一題多解的開放題。如:楓葉服裝廠接到生產1200件襯衫的任務。前3天完成了40%,照這樣計算,完成這項生產任務一共需要多少天?方法有:①1200÷(1200×40%÷3);②1÷(40%÷3);③3÷40%;④3×(1÷4 0%);⑤40%/3=1/x;其次,一題多填開放設計。如學了“分數乘以分數”后,設計這樣的練習:1/5×5/6=25/64;5/2×5/32=25/64;1/64×25/1=25/64……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創新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在探究學習,這樣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湛銳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新課程(上),2016(07).
[2]曹英彩.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學周刊,2016(28).
[3]閆成鳳.淺談小學數學創新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