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凱嘉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小學生語言積累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希望能給小學生語言積累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生 語言積累 現狀 途徑
小學語文課程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學生全面發展、養成終生學習習慣的基礎。而良好的語文素養包含準確理解傳統文化、靈活運用語言進行聽說寫的能力等。小學生在語文課程學習中的語言積累,是語文教師必須重視的一個課題。本文對此做進一步的分析和研究,希望能給小學生語言積累提供借鑒。
一、小學生語言積累的現狀
(一)課外閱讀量小,語言積累少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與發展,小學生的學習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這方面的影響有其好的一面,但不利的一面也很突出。在網絡化的生活中,繁雜的知識都有所顯現,而且網絡知識的多樣性也易使小學生學習產生困惑甚至迷亂。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還處于起始階段,自我控制能力弱,易對游戲等產生依賴,網絡、手機、電視等嚴重占據了小學生的課余時間,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很少,致使他們的語言表達、書面寫作出現語言蒼白、語不達意、語言出現網絡化、動漫化等問題。
(二)語言積累方式單一,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積累主要通過背誦、抄寫、朗讀等方式來實現。而這些方式僅僅是將語言或詞匯做簡單的累積,忽略了理解、鑒賞、感悟在語言積累中的重要性,使得學生對語言的運用顯得過于程式化、機械化,沒有主動性、創造性地運用自己積累的詞匯。再者,呆板的語言積累方式,也易使小學生產生厭惡感,甚至出現抵觸心理,使得教師上語文課時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重視語言積累結果,忽視自我語言積累意識的培養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因為課堂教學任務繁重,更注重學生語言積累數量,而忽視了語言積累過程中小學生自我學習能力、自我積累意識、語言靈活運用能力的提高。語言積累更多的是為考試準備,與生活運用割裂,不能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語言的應用相結合或者結合點選取不當,都易使小學生對語言積累產生一種誤區,認為語言積累就是一個讀寫背的過程,而忽視了其中最重要的部分——運用。脫離了實際生活運用的語言積累,不利于小學生自我語言積累意識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良好語言素養的形成。
二、提高小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途徑
(一)培養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
怎么才能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積累呢?首先應該培養小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對小學生而言,語文老師應該同學生多進行生動活潑的對話,或者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故事,或者引導學生讀名著,再復述名著的主要情節或者主要內容,也可通過學生對環境、心情的口語表達,來說明語言積累的重要性。
(二)依托教材豐富語言積累
在我們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都是經典精品,因此,重視語文教材內容的學習,也是加強學生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在對教材的學習過程中,應把握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第一,應以讀為本,強調熟讀。針對語文教材中優美的章節、段落,應讓學生多朗讀。通過多讀,強化學生對語言的記憶與感悟。在讀的過程中,老師可以采取引讀、提問式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心境,理解課文的內涵。
第二,背誦。背誦對小學生的語言積累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教材要求背誦的章節,教師可以選取精彩的語句段落,讓學生通過多讀、多記來強化記憶,完成對語言的積累。
第三,寫作及表達。對小學生而言,書面語言如何轉化為自己的生活語言,這個過程的轉變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只有通過寫作、演講、辯論等形式,反復地全面訓練,學生的寫作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語句通順、表達得當。
(三)重視課外閱讀,培養學生語言積累的自覺性
課外閱讀對于培養小學生語言積累的自覺性有重要意義,對學生自主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有著積極的作用。尤其對小學生而言,他們正處于人生的起始階段,重視課外閱讀對其人生的影響意義深遠。因此,老師可以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情況,推薦適合其理解能力的書目。比如,小學一、二、三年級,以故事、童話書為主,同時兼顧傳統文化,如《三字經》《弟子規》等的閱讀和講解;五、六年級,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中外名著的少年兒童版本和唐詩宋詞。為了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課程的安排,安排一節自主閱讀課,讓學生從被動的課外閱讀轉化為自覺閱讀。每個寒暑假期,要求學生在推薦書目中選取2—3本傳統的經典作品進行閱讀,并做好閱讀筆記。鼓勵學生推薦課外閱讀書目、交換閱讀書藉,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四)以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為載體,提高小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能力
語言積累不僅要靠閱讀和記憶,更要靠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在語言運用上,突出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作能力,一是口語表達能力。在寫作能力的培養方面,通過組織班級的寫作競賽、日記點評等活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使教學工作更具有針對性;另一方面,通過開展“共讀一本書”活動,要求學生寫出讀后感,學生對讀后感進行傳閱評定等,都對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口語表達方面,可以通過老師設計情境,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通過對話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采取課前三分鐘演講、每周一次故事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口語表達過程中能汲取他人的優點,糾正自己的錯誤。
總之,小學生語言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針對小學生自覺性較差的性格特點,語文教師應探討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語言積累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