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俊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理念要求教育者不但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素養,更要關注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數學素養的全面優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此,我們著眼于學生數學閱讀能力、計算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有針對性地選擇和整合學習內容、方法、手段和組織形式。
一、拓寬數學閱讀范圍,培養自主閱讀
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認為:“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理解問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其獨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學方式不可替代的。
目前小學生使用的教材,是許多專家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征精心編寫的,既考慮了學生喜聞樂見的興趣,又考慮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材編排上,增添了大量的圖片、圖文、圖表、旁注及思考的方法等,增設了“你知道嗎”等閱讀內容,旨在增強學生的閱讀意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此外,數學閱讀不只包括對數學教材的閱讀,還包括對與數學有關的科普知識及課外材料的閱讀。提高數學閱讀能力,提倡讀一些數學史、數學科普、數學教輔等方面的書籍雜志。
二、找尋最優計算策略,進行有效計算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主要內容,它關注抽象運算的過程,關注對運算意義的理解;關注實際操作與數學運算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產生直覺經驗,找到數的計算的現實背景,促進學生理解計算的含義及其性質,并能自覺地運用于解決應用問題。在數學計算教學中,鼓勵學生找尋最優計算策略,能有力促進學生廣泛、靈活的思考,拓寬思路,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總結能力。
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計算策略和方法的探究活動,注重方法與能力的培養,不應僅遵照老師指定的某一算理。計算教學應減少知識傳授的成分,同時加強計算教學中策略選擇的因素。因此,計算教學的重點不應僅得到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應具有策略性知識。例如計算“48×25”,可以用乘法結合律:48×25=12×(4×25)或48×25=8×25×6;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48×25=(40+8)×25=40×25+8×25;還可以從積不變規律考慮:48×25=48×100÷4。伴隨著計算和策略選擇習慣,學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最優策略。平實中能見新奇,我們力求算理直觀與算法抽象的有效結合;算法多樣化與算法最優化的有效結合;計算教學與問題解決的有效結合。計算策略的最優化,亦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這樣,使得學生感受到現實生活中蘊涵豐富的數學信息,體會計算的價值和應用,在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三、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養成交流習慣
“數學語言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造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把生活語言、書面語言和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能用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就是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信心說,喜歡說,善于說。
首先,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學生想說。學生在課堂上不敢問的最大心理障礙,一是緊張,二是自卑。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必須消除學生的兩大心理障礙。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圍,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壓抑感和焦慮感,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大膽懷疑,大膽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個性和問題意識就能得到充分發揮和發展,各種奇思異想、獨立見解就會層出不窮。
其次,創設情境,變“不問”為“好問”。如在認識《什么是面積》一課中,一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刷面”,看到“刷面”這個非常形象的字眼,學生就會想:“什么是刷面?”繼而發問:“刷的面就是圖形的面積嗎?”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形式多樣、趣味濃郁的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語言表達欲望,讓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
再次,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性評價,讓交流成為一種習慣。濃郁的興趣一直被認為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只有當學生有了想說話的愿望時,他們才會情緒高漲,暢所欲言,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也就在積極的言語活動過程中得到鍛煉和發展。對于那些能提出有價值、有意義問題的同學,應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和表揚,并抓住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辯論、思考,從而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學起來就會更專心、更有效,課堂里也就更能到處洋溢著交流的樂趣。
四、將數學閱讀、計算和表達融會貫通
在數學學習中,閱讀、計算和表達并不是單一、分離的過程,只有做到融會貫通,才能更好地滲透數學思想,使學生形成具有個性化的數學素養。通過對實際問題的閱讀和解決可直接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通過數學算理的不斷表述,掌握計算法則將更容易。然而,要做到數學閱讀、計算和表達之間的融會貫通,根本上還是要從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入手,要將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教學的重要目的,作為數學教學的“初心”,銘記它。
總之,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計算和表達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長期工作,不能操之過急或期望太高,而應遵循教學規律循循善誘,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即教育”,數學學習生活也是一種教育,是融會學生數學閱讀、計算和表達能力的一個過程。善用它,我們將和學生一起進行快樂的數學閱讀,共同選擇計算的策略,隨時準備大膽地辯駁,期待著“潤物細無聲”的數學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