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興亮
【摘要】本文從實際出發,結合本地環境,創設問題、解決問題,提出了“三步走”的方案,探究農村初級中學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
【關鍵詞】實驗探究 興趣 農村初中 培養
本人任職學校是一所農村初級中學,師資有限、條件有限,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較差。在現有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對實驗探究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愛因斯坦說:“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我們對實驗的一般做法多是看一看、做一做、考一考,并未讓學生從內心對實驗產生一種熱愛,學生內心的求知欲并未完全激發出來。本文結合本校情況,提出了以下“三步走”的方案,以期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動腦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一、走近實驗
實驗是可視、可觸、可聞、可思的具體過程。初學者對許多事物都有一顆好奇心。調動學生的感官能力,從視覺、嗅覺、聽覺、觸覺多角度多方面觀察實驗,以獲取新的知識。保持一份好奇心就是興趣的源泉。
如何讓學生走近實驗?首先,走進實驗室,面對各種玻璃器材,各種各樣的藥品,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學生心中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問號。一根玻璃棒,什么情況下會用到它?它的功效又是什么?一支溫度計為什么與家中使用的體溫計不一樣?有質疑就好,就會去想辦法解除心中的結,興趣之門從此打開。其次是觀察,培養細心、耐心的求知精神,培養良好的實驗習慣。一根帶火星的小木條怎么就能在一瓶氣體中重新燃燒起來?哪種物質有這種魔術師般的能力?兩種無色的液體一混合怎么就幻化出驚人的紅色?再加入另一種液體,那紅色怎么又無聲無息地消失了?各種演習實驗貫穿在教學中,于是出現一雙雙驚奇的目光、一雙雙渴求的眼睛:為什么會這樣?我要知道,我要去解開謎底,我要自己去驗證!在興趣的引領下,不知不覺知識如春風化雨般融入了傾聽者的心田,“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走近實驗,學生切實感受到實驗探究的快樂,心有所動,教學目標水到渠成。
二、走入實驗
當初學者具備了一定能力,儲備了一些知識,就可適當開放一些實驗平臺,從被動學習到主動領悟。節日的焰火為什么五彩繽紛?油污為什么一遇廚房中的洗潔劑就不見了?現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看得清清楚楚的現象。讓學生走入實驗,就要求教師能創設一些簡單易行、操作性強、安全性高、現象明顯的具體實驗。例如,雞蛋在醋中會發生什么現象,要求觀察每一個細節,做好相應記錄,培養一種求實精神。再如,一本心愛的書,如果夾有一片精美的葉脈書簽該多好啊。那么如何制作葉脈書簽?讓學生們到大自然中去采摘一些葉片,有厚的,有薄的,有老的,有嫩的。事先準備好一杯氫氧化鈉溶液、一只酒精燈、一片石棉網、一支玻璃棒、鑷子、刷子。用酒精燈加熱放有樹葉的氫氧化鈉溶液,靜靜地等待溶液的沸騰,細看樹葉在其中的變化。有的學生迫不及待用鑷子從燒杯中取出一枚葉子,用水沖一沖,用刷子刷一刷,葉脈就出來了。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學中,老師要給學生創造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驗后,他們發現了許多問題,如老的葉子好,不易破損,葉脈明顯。另一位學生說,如果把葉脈染上不同的顏色,那不是更美嗎?哪些溶液有顏色?有紅色的品紅溶液、藍色的硫酸銅溶液、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一片片彩色的葉脈書簽在學生之間傳遞,這是成功的象征,這是自信的收獲,這是興趣的產物。他們自己說:“走進實驗,重溫了知識,開闊了視野。”
三、走出實驗
大家不要誤解,走出實驗是指不是為了實驗而實驗,而是從實驗室走出來,走人生活中去,服務于我們身邊的事物。實驗源于書本、高于書本,用實驗的成果和發現服務生活,提高生活質量,這是培養實驗探究能力的終極目標。
家中的熱水瓶用了一段時間后,怎么有一些白色的浮渣?這是什么物質?有毒嗎?用什么可除去?回憶書本知識就知道是硬水軟化過程中產生的物質,用酸性物質可除去。那么用實驗室的稀鹽酸為什么沒有用廚房中的醋效果好呢?
每年夏季中旬,本地有許多農戶養殖黃鱔,這里是全國黃鱔養殖基地之一,但在黃鱔下池塘之前都要先檢測一下水質,包括水塘中水的pH值。結合本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求,可創設一個探究實驗,幫助養殖戶檢測水塘中水的pH值。先做好預設,第一步,采集水樣,要讓水樣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第二步檢測水樣;第三步,如果結果偏低,即水質不適合黃鱔養殖,思考有沒有解決的辦法。讓實驗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學生都會欣然接受。最后寫出可行性報告:(1)水樣要設點收集,池塘的四周中間都要采集(這點可由養殖戶劃船完成);(2)用pH試紙與采集水樣接觸,對照比色卡,告訴養殖戶結果;(3)如果數據偏低,酸性偏大,可投入一些生石灰,利用酸堿中和原理,來提高水的pH值;(4)重新檢測,直到結果符合為止。
看過計劃書之后,想不到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把問題考慮得這么全面周到。同學們說:“老師,我們大家一起討論,你一言、我一語,我們的智慧火花就如一道道閃電閃爍。我們的思維在興趣的引領下開始,不但重學習了新知識,更加把實驗探究能力提升了一個臺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探究式學習是學生獲得科學知識、養成科學觀念、掌握科學本領的一種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中要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情境,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使其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