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朝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情況,幫助學生識記書本中的字詞,打好閱讀的基礎;充分利用學生易于背誦的古詩,培養良好的情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拓視野;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記字詞;利用古詩;自主學習;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學要根據學校情況,探索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積累字詞,利用好書本資源,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通過多種方式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要幫助學生識記字詞
字詞的識記對于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非常重要,直接關系到整個語文的后繼學習發展狀況。小學生識得了字才能進行閱讀和寫作,因而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字詞的教學,幫助學生正確認讀書本中的字詞,記憶字詞。通常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隨文識字與集中識字相結合;記憶識字與趣味識字相結合;生活識字與閱讀識字相結合等。小學的字詞教學不僅僅是教會認讀,正確的理解也非常重要,對于字詞的理解的方法有很多。如:利用字典詞典理解字詞;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字詞;聯系課文整體內容進行理解;抓重點字理解詞語;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利用找近義詞或者反義詞來理解詞語;拆字組詞法來理解詞語等。通過靈活有效的教學,使學生字詞量的積累不斷增加,最終發生質的變化,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學要善于利用書本中的古詩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部分古詩,其作品大多是傳承千年的經典,廣為人們所誦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好它們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培育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與經典為師,以圣賢為友,為學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傳統文化基礎。
小學生的記憶力很強,在古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加強對于古詩的背誦和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示范朗誦幫助學生理解,學生通過熟讀可以促進背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學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時,這是一首著名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作者從側面描寫了春天的景色。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開”,給學生留下了想象的機會,詩人敲不開門的原因是什么呢?為什么敲不開門呢?難道不知道打電話聯系一下嗎?當時可以打電話嗎?通過教師的引導,擴寬了知識面,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耙恢t杏出墻來”一句,為什么只看到一枝紅杏?院子里還有什么景色?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描繪院子里的景色:綠色的蔬菜,果樹正在開花,蜜蜂正在采蜜,還有可能看到蜻蜓和蝴蝶的身影,滿目都是草長鶯飛的美景。在想象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生由于身心正在發展,教師必須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真摯的情感,真誠的語言創設情景,激發喚起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讓學生明白學習內容是什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既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把自己的學習行為與整個課堂教學活動聯系起來,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自己應積極參與的活動。學生自主意識越強,他的學習參與意識也就越強,就有可能由被動變成主動,教育的有效性也就越大。學習是一種由外在活動到內部吸收的過程。學習中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過程。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然后通過說、寫、畫、做、演的實踐活動,使主觀見之于客觀,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學生自主學習多一點,進步多一點。
四、小學語文教學要運用多媒體化難為易
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非常寬泛。課文中有許多內容對小學生來說都是頭一次看到的,不好理解。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手段使教學內容形象地傳輸、保存和再現知識原型,把間接的知識轉化為直接的知識,從而加快理解和記憶的過程,可以憑借現代技術向學生提供了動畫、圖像、解說、文字、音樂等多種信息,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能使他們更好更快更準確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例如《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學生對“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詞語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學生既不知詞語的意思,又不知為什么要這樣用。這時可以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從資料中截取有關的三個片斷,并設計制作成慢放過程的畫面,讓學生觀察理解,“迎上去”就是面對面游過去;“追上去”就是從后面攆上去;“游過去”就是從周圍游到青蛙媽媽身邊。通過化難為易,在學生腦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為他們以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教學需要仔細觀察,認真地去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教之道,貴在激發潛能,通過幫助學生識記字詞,背誦古詩,引導自主學習,借助多媒體化難為易等方法,可以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王燕.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師應關注的幾個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0年15期.
[2]馬文禮.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初探[J].語文學刊,2014(20).
[3]覃兆勤.淺談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J].新課程(教師),201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