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愛鳳
摘要: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個老師奮斗的目標,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是有效教學時間,如何抓住有限的教學時間并延長有效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本文擬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延長有效教學時間的方法策略,以供交流。
關鍵詞: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延長;策略
有效教學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獲得協調發展。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在一定的時段內,學生學到了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樣學的?學完以后對數學的態度是更熱愛,未有變化,還是變討厭了?有效教學就是跟時間賽跑,如何抓住有限的教學時間并延長有效教學時間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本文擬針對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延長有效教學時間的方法策略,以供交流。
一、用愛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延長有效教學時間于無形
夏丏尊先生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苯處熞獝圩o學生、信任學生,把學生放在心中,給予每一個學生無私的愛。數學本身是一門枯燥的學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每一位老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多和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使學生喜歡你,敢靠近你,使愛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同時老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修養,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不斷的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學生愛你服你尊重你,愛上你的課,課堂教學效率自然就高了。所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是高效教學的前提,師生之間的距離縮短了,課堂上有效學習的時間就多了。
二、培養常規養成習慣,省出有效學習時間
古人云:“磨刀不誤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高效愛學習的基礎,常規教育不容忽視。所謂常規,就是老師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的長時間后不需要你檢查就會自覺的日常行為。如要求同學在上課前就把課本、筆記本、演算紙、文具準備好;每周都要對本周內容作一次整理;要求同學都備好錯題本,將每次測驗中的錯誤都整理上去且作出分析;所有的同學必須按照預先制定的分層學案,做好預習工作;習題的格式要求規范等。 常規雖很細微,也不起眼,但細小的常規積累到一定的時候就會產生質的飛躍,最實惠的收益就是給我們省時間。培養學生長期穩定的學習習慣是老師的責任,要早抓常抓,使學習的能力和自主的意識不斷得到提高,是良好的常規習慣成為高效學習的保障,如果是這樣,我們上課就“省時間了”。
三、通過高效授課延長有效教學時間
課堂改革是一個常說不衰的話題,是每一個教學人不斷研究的課題。“洋思模式”的失敗告訴我們: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無定法這是一條亙古不變的法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把數學作為一種活動來教,就像音樂、藝術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學習一樣。教學中讓學生有自由活動的機會,使他們處于積極的活躍狀態,有進行學習創造的欲望。我們可以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延長有效的教學時間。
1、 提高學生注意力 最大限度地減少時間的損耗。國內有研究表明:課堂45分鐘內,學生的生理、心理狀態分為五個時區,呈波谷(起始時區5分鐘)—波峰(興奮時區15分鐘)—波谷(調試時區5分鐘)—波峰(回歸時區15分鐘)—波谷(終極時區5分鐘)的起伏發展規律。課堂前20分鐘的重要性一目了然,這個時間段內,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老師要抓住這一時間段高效解決問題,避免時間浪費,不在這一時段批評學生,要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習,而在波谷時間,老師可以通過檢查、提問、有效的活動等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使時間高效利用。
2、提高學生自學效率,有效利用自學時間。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教給學生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學生能否高效地利用好自學時間才是本質。教師要精心準備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限定學習時間,和學生一起學習,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爭取使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基本知識和方法。杜絕自學漫無目的,自學無效果,或者自學完又從頭再講等現象。
3、合理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高效直觀解決數學問題。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主要優點是容量大直觀 ,但是在現實教學中,許多老師利用多媒體只是圖方便,不管什么類型的課都是一個模式,忽視了學生的感受,學生長此以往也形成了固定的學習和思維模式,失去了多媒體的作用 ,反而浪費了學生的時間。所以,合理地利用多媒體,真正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才是高效的課堂,才能有效延長學習時間。
4、實際合理的教法,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老師不要拘泥于教材和參考書,而要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和教學方法,積極調動學生求知欲,使教學在老師的掌控中有序進行。如在“三角中兩角和與差的余弦公式”中,如果學生能正確應用公式在各種不同的情景下求兩角的和與差的余弦,則可以稱為有效果。如果還能結合以前學的同角三角比的關系式、誘導公式等來求值,并且會逆向運用公式對三角代數式進行化簡,則可以稱之為有效率。但是我通過回顧前面幾節公式的推導讓學生醒悟到用單位圓這個好工具,然后一起討論如何構造兩角的差角?如何尋找等量?最后讓同學嘗試化簡等式。通過這一個過程,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與內容,而且掌握了研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最有意義的是學生體會到了探究的魅力、數學的美,還發現自己的潛力。
四、采取差異教學策略延長有效教學時間
“差異”指個體在社會生活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各項品質,每一個學生都是有獨自內心精神世界的個體。每一個學生都是互不相同的,差異教學把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別當作資源,作為教學的的積極因素加以利用,使每一個學生多有收獲,提升班級整體學學習效率,分層自學是可以嘗試的策略。實行“彈性學習小組”,按智力、知識水平、認知風格在學習活動中的綜合表現把學生分組,在自學環節,通過小組自學交流掌握基礎,完成基礎目標,學有余力的學生就可以鉆研高層目標,層層推進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吳析宸. 課堂教學時間效益最優化探究[J].成功(教育),2012,(04):194.
[2] 謝金芮,朱德全. 課堂教學時間管理的有效性解析[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3,(04):25-28.
[3] 伍葉琴,鄭志輝. 論課堂教學時間的理性存在與優化[J]. 教學與管理,2013,(10):3-6.
[4] 周貝貝. 論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J].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3,(0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