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國潤
摘要:數學課程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學好數學對于生活和工作也有積極意義。小學階段數學課程的學習,為學生的發展奠定基礎,應充分重視小學數學的學習。新課改實施以來,我國小學的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很多變化,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廣大教師也對小學數學教學作出了很多思考。但目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和其解決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問題;解決方法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在我國的普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一些變化。數學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計算和解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數學學科有著全面的認識,能夠通過課堂學習獲取數學學習能力,形成邏輯思維能力和科學態度,為學生的獨立學習和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廣大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教學新方法、新手段,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為小學數學教學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要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就要積極地尋求解決方法,使數學教學的意義得到充分的發揮,體現數學學習的價值。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壓力大。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啟蒙階段,很多學生從小學開始真正進入課堂學習,對于認知結構比較簡單的低年齡學生來說,數學學科充滿問號復雜難懂。數學課程的數學符號、計算、應用題等基礎內容都需要運用邏輯思維來思考和理解,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展階段的理論,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一階段兒童剛剛萌生抽象邏輯思維和運算能力,對事物的判斷、推理、概括還需要依賴具體的事物,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運算能力還比較低,小學數學的學習內容對小學生而言確實有一定的壓力,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另外,周圍環境也對學生形成壓力。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差距,體現在平時的課堂表現、作業和考試分數中,與同學的對比和競爭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還有家長和社會的期許形成的壓力。不少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下一代有很高的期許,在平時的生活中會經常教育孩子數學的重要性,學好數學對以后學習、生活甚至工作有巨大的影響,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有很高的要求。親戚、鄰居等周圍的人也會關注學生的數學成績,或者與其他的孩子做比較,這些行為都對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對數學學習產生負重感,害怕學不會、學不好。對學生的過高期許往往使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喪失學習熱情,變主動為被動,從而適得其反。
2、忽視了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的要求使不少教師在不斷地探索教學新思路和新方法,把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加入課堂教學中。但仍然存在部分教師教育理念認識不足的情況,對數學教學目標停留在提升數學成績的層面,缺乏對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培養。數學學習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在數學學習進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歸納能力等數學綜合能力,并引導學生把數學和生活相結合。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因為教學目標和考試成績、升學率等因素,數學教學側重于數學基本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這些綜合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3、師生互動欠缺。在現在的教學實際中,很多學校和教師保留著傳統的以分數和升學率評價學生的觀念,對于學生的考試成績過于看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知識的灌輸,往往為了達成教學目標而趕進度,更注重教師“傳授”的過程而忽視了學生吸收學習的過程,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欠缺,課堂中留給學生思考、討論的機會少,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重視。這種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造成學生參與感不強,教學過程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注意力的凝聚,使學生疲于學習。
二、解決方法
1、轉變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人為本”,正確認識和理解學習數學的目的和意義,數學的學習目的除了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還要讓學生得到邏輯思維的鍛煉和發展,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的學以致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的引導、啟發學生,培養學生探索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產生強烈的學習內驅動力,從而熱愛數學、樂于學習數學。
2、創新教學方法。素質教育的要求推動了教學方法的變革,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代教育。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要不斷加強自我學習和成長,根據課程內容和學生素質進行教學鉆研,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創設教學情境,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活躍課堂氛圍。例如,在講解“長方形”的相關知識時,可以用電腦制作動畫教學課件在課堂中放映:魔術師展示一個長方形的圖片,讓學生扮演觀眾猜測這是什么物體,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尋找長方形的物體,再用短片播放魔術師施展魔法變出不同的長方形的物體——橡皮、鏡子、書本、電視機、樓房等。最后教師再引出“長方形”的概念,讓學生總結出長方形的特點。這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獲取知識,并且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索學習新知識,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教學實踐,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學會在實際中運用。教師要圍繞教學任務設置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延伸學習內容。例如在學習千位數加減法后,教師可以設置教學課題:小李要去進行森林探險,預算資金2000元,為小李列出購置物品清單。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并列出清單,學生提出不同的方案之后教師再進行分析歸納。讓學生把課本上的數學題與生活應用結合起來,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教師的共同努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方法,提升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 肖海燕.小學數學教學創新能力培養[J].小作家選刊,2016(24):82.
[2] 李才繼.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問題意識[J].經營管理者,2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