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摘要:小學作文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應貼近小學生實際,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現實,讓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動筆,表達真情實感。因此如何把語文教學與作文的寫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思考的重要的課題。文章就簡要對此問題加以論述。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現狀;應對策略
一、小學作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1、興趣差異。小學作文是學生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就是語文教師按照教材上的訓練內容,對小學生進行語文習作訓練,要求小學生寫好符合小學語文“規范”的作文。小學生不能很好地寫出內心真正想表達的思想和感情,枯燥的訓練模式逐漸使小學生失去語文寫作的興趣。
2、能力差異。小學生由于智力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的不同,對事物理解的深度和角度存在著差異,主要表現在思維策略、學習方式、學習能力、認知水平的不同差異,但現行的班級授課制教學模式,忽視了小學生語文習作的差異化教學,導致小學生在起步階段就出現能力差異,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
二、小學作文教學的應對策略探究
1、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其性格習慣和思維方式都千差萬別,因此對教學的適應方式也各不相同。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特點入手,對學生開展相應的作文教學,使學生能夠參照自身不同的學習經歷使用不同的語言表述內心最深刻的看法。在日常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遵循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的教學觀念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活動。另外,在這個過程中積極開展語文作文的教學評價,遵循激勵性的教學原則對每一位學生做積極評價。這樣使得學生能夠在作文學習的過程中有自信與勇氣。另外,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作文精神教學方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也需要貫徹堅持誠信原則,進而有效提升學生作文寫作的素養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鍛煉學生用文字的形式對日常事物進行描述,培養學生隨時記錄生活的習慣。
2、加強課外閱讀訓練,促進作文教學。
第一,課外閱讀能夠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由于小學生具有心智還不夠成熟,缺乏較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等特點。因此小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養成了學習興趣,注意力才會真正集中,并積極主動地加入到語文作文的學習過程。并讓小學生認為語文學習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在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培養小學生對語文課外閱讀的興趣,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為小學生樹立起良好的榜樣,這是因為小學生有極強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師要有效利用小學生對高大榜樣的敬佩情緒,鼓勵其多多閱讀名人書籍,再從這些閱讀的書籍當中汲取更多的養分。就小學生而言,教師是其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并且教師對小學生的影響力也是最大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盡其最大的努力,利用課余時間陪學生一起進行課外讀物的閱讀,同時需要和學生之間互相溝通交流。教師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表現出其對課外讀物的熱愛,這樣教師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將這種情緒感染給學生,并讓學生更好地開展語文課外閱讀活動。
第二,課外閱讀對學生寫作能力的促進。閱讀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作文能力與想象能力。英國著名的戲劇家、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但是許多家長對課外閱讀的理解過于片面,認為只有提升人們作為能力與考試成績的書籍才是可以閱讀的,除此以外,其他的全部都是閑書雜書。家長為孩子選擇購買的書籍也多是作文大全、試題庫和好詞佳句等類型,而其他的課外讀物可讀可不讀,只要在考試過程中能夠取得好分數就可以了。大部分的家長沒有看到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其實,堅持課外閱讀對學生長期發展與寫作能力的提升有巨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生活與身邊點滴事跡的感悟能力,進而有效積累各種學習素材,提升其課堂作文寫作能力。
第三,課外閱讀對學生寫作素材積累的促進。要寫好作文學生需要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和作文素材。而二者一個是從生活中獲取,另一個則是從閱讀中得到,二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許多學校安排學生每天半小時的午間讀報和自由組合的課外閱讀活動,這些興趣小組的活動氛圍比較濃厚,能夠促進學生對作文素材的積累。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多寫讀書筆記,勤做閱讀卡片,同時對讀書筆記進行評議,評議的過程中不但要重視數量的積累,也要重視質量的積累們這樣就會促進語言材料的積累。學生認真進行課外閱讀,將自己喜歡的文字、內容摘抄并且收集起來,久而久之,就能夠深化對閱讀材料的印象與理解,不但拓寬了學生的學習面,而且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會獲得大幅度提升。作文寫作過程也就是豐富的素材進行組成的過程,閱讀是材料積累的一項良好方式,也使學生能獲得豐富的寫作材料。如果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課外閱讀上,那么學生的課下就會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了。學生課外積累的知識多了,寫作過程中的底氣也就更足了。
3、強化訓練,掌握技法。
第一,課外練筆。課外練筆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小學作文能力,語文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在課外作讀書筆記、寫日記、辦手抄報等。通過這些靈活自由、形式多樣的練筆方式,學會更好地認識生活,觀察生活,積累語文材料,提高小學作文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第二,口頭作文。“說”有助于“寫”,先說后寫是小學語文習作的一個重要的原則。經常性的口語訓練能訓練、錘煉小學生構思、選材、語言表達和書面寫作的能力,語文教師要改變“重書面、輕口頭”的教學觀念,經常組織學生開展詩歌比賽,演講比賽,口頭編故事等課堂活動,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加強小學生的口語訓練,提高學生口頭作文的能力。
三、結語
小學作文教學是一個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從積累入手,從興趣入手,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會小學生學習語文、學習交際表達、如何生活、如何做人,這樣,小學作文教學必然會有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文文.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J].新課程,2016(12):227-229.
[2] 陳艷軍.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6(18):154.
[3] 周彥華.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現狀研究及策略分析[J].新課程,2015(2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