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緯思
摘要:當今世界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已在社會各領域廣泛應用,更是以驚人的速度融入到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去。新媒體為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最為嚴峻的挑戰。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樹立新媒體思維,采取多種途徑發揮其優勢,并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深度融合,搭建具有創新思維的思想政治教育團隊,才能打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大學生
新媒體是繼廣播、報刊和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出現的新興媒體形態,它依托新一代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局域網、無線通信網和衛星等渠道,將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作為終端,為廣大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網絡體系。新媒體以其豐富的內容,迅捷的傳播速度,廣闊的傳播范圍和靈活多樣的形式等優勢,成為大學生人際交往、抒發個人情感的重要方式,受到了大學生的歡迎。當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充分利用好新媒體搭建的平臺和發展機遇,開拓新思路,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實效性。
一、新媒體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影響
1.豐富了高校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式。
新媒體相較于傳統媒體而言,可以將文字、圖片、動態畫面與聲音合為一體,其呈現的信息容量大,功能全面,范圍廣泛,傳播速度快,瀏覽信息便利,有利于為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便于教師整合資料,做好數據分析。青年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瀏覽各類信息,吸收知識并傳播。同時,新媒體可以讓學生掌握海量的學習資源,通過新媒體了解海內外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信息,開拓學生的視野,為其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供豐富的內容。思政工作者也可借助新媒體向學生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生動地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案例傳達給學生,提升學習效率。
同時,新媒體技術的出現,改變了高校采用面對面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讓思政工作者得以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思政工作者可通過手機、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將文字、圖片和視頻等教育內容快速傳遞給學生,學生可通過新媒體在短時間內接受知識和信息,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新媒體技術在改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手段、形式與方式方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構筑了新理論,搭建了新的實踐平臺。
2.新媒體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互動性與實效性。
新媒體帶給了人們新的人際交往方式,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類的生活模式,可以說新媒體是連接現實社會與虛擬世界的橋梁。高校青年學生在新媒體搭建的虛擬環境下可以任意表達自己的看法,宣泄自己的情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可借助新媒體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和內心的想法,更好地實現關注個性化需求,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工作不處于被動狀態。同時,新媒體活躍、輕松的情景氛圍可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增強師生間的信任,讓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了主動參與者,調動學生積極學習的求知欲,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消極影響。
新媒體在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不良影響。首先,新媒體提供的信息紛繁復雜,有益信息讓大學生獲取知識,但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會給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未完全成熟的大學生心中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會使他們思想混亂,迷失前進的方向。這是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一個嚴峻的挑戰。
除此之外,新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大量精彩的圖片、視頻、娛樂信息以及在線游戲等,這些娛樂項目給大學生帶來了充足的休閑空間,很容易導致學生迷戀上新媒體,虛度時間荒廢學業。更為嚴重的是會消磨意志,讓青年學生喪失進取心,逃避社會乃至反抗現實,并且會引發抑郁癥、暴力傾向和違法犯罪等問題。這種情況是對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的考驗。
二、運用新媒體思維,營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
新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法和模式等方面的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們要根據新媒體的特性發揮其優勢,更好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務。
1.搭建新媒體資源平臺,努力開辟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應增強投入力度,構建大容量、覆蓋廣、服務功能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的校園新媒體,通過校園信息網絡給學生提供輿論陣地、學習陣地和休閑娛樂陣地,將教育與服務融合,增強校園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通過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有益信息,凈化新媒體傳播環境。通過整合新媒體資源,使校園新媒體成為開展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2.培養高素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青年學生的媒介素養。
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同時也在檢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學校應盡全力幫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新媒體素養,開展對新媒體技術的深入學習,完善考核機制和人才選拔標準,從而增強教師運用新媒體的能力,為他們掌握新媒體的話語權、搶占輿論陣地制造條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端正思想,突破傳統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性,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積極采用新媒體開展工作,把握好網絡信息資源,將其靈活地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掌握工作的主動性,有針對性地實行教育任務,開拓思政工作新思路。同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媒介素養,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新媒體傳播價值觀。能夠讓學生有能力分辨并抵制新媒體中的有害信息,做到吸收精華,去其糟粕。
3.構建校園新媒體監督機制。
高校要構建完善的校園網絡輿情監控機制,對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的渠道與途徑進行嚴密監控,完善學校內部新媒體信息發布的制度規定,嚴格審查需要對外公布的信息,并通過組建網絡管理員等方式加強對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監管。
同時,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對網絡倫理道德的建設和宣傳,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對于出現的網絡不文明現象要堅決制止,讓學生認清網絡不道德行為的害處,鼓勵學生成為凈化網絡的使者,為營造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園新媒體環境貢獻力量。另外,高校各職能部門也要通力合作,共同維護良好的校園新媒體環境,運用新媒體思維來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營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黃傳武.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2]徐紹華.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
[3]錢文彬:《淺析新媒體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6期.
[4]徐振祥.新媒體——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5]劉毅.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綜述[J].教育教學,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