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開林
摘要:空間與圖形教學的形式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把握人類的生存空間,使得學生獲取必備的技能和知識。發展學生對于空間的認知,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的能力,確保學生全面、可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小學的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更加重視體現人文趣味和生活。數學教學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創新和邏輯思維的能力。因此,在小學的數學空間和圖形教學時更加重視培養學生創新、操作、推理的能力,是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備的要求。但是,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圖形和空間教學始終是難點和重點之一,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空間想象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且空間教學的內容非常抽象,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為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教師需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空間觀念。
一、圖形和空間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其思維模式形成的最佳時期,培養學生圖形和空間的觀念,對學生形成空間思維的能力至關重要。只有建立圖形和空間的觀念,學生才能夠對數學知識有更加透徹的理解,提高學生數學的學習質量,給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提高學生創新和實踐的能力
圖形和空間觀念是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前提條件,沒有全面空間思維的觀念,很難形成創新思維的能力。小學的數學教學同其他的教學內容相比較起來,圖形和空間教學更加具有直觀性,操作性更強。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動手操作道具,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動手過程中主動思考和探索,全面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的能力。
(二)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采用圖形和空間的觀念教學,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空間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更加能夠讓學生在實踐和學習過程中提高推理、觀察、分析和空間想象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促進學生各個方面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學生綜合的素質。
(三)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空間
三維世界是學生最先感知的內容,即為空間圖形。現實生活中,人們想要認識周圍的事物,通常會描述物體的大小和形狀,選取適當的方式闡述各個事物間的關系。幾何模型、直觀圖形和幾何圖形自身的性質是對事物準確描述的前提,是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解決各個問題必備的工具。因此,對學生進行空間和圖形觀念的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現實空間。
二、培養學生圖形和空間觀念的有效教學策略
(一)結合多媒體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個性活潑,自身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存在局限性。數學是推理性和邏輯性都非常強的一門學科,特別是圖形和空間的內容,涉及各種各樣的幾何圖形,抽象性較強,學生學習起來難度比較大,如果教師在教學時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會增強學生學習的難度,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課堂教學的內容同多媒體的課件相結合,將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空間和圖形教學時運用多媒體的課件,可以將幾何圖形的形態和結構剖解,讓學生在多媒體的展示過程中更加全面地認識幾何圖形,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教師教授“圓”這一課程時,教師介紹完圓的繪畫技巧和基礎知識后,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圓形的事物,如車輪、齒輪等。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些事物會是圓形,而不是其他的形狀?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其車輪換成其他的圖形進行演示,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和把握圓的性質。欣賞直觀的視頻,學生能夠明白圓形車輪圓滑性和平穩性較好,可以減少車子運行中的阻力。
(二)引導以學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協作的方式學習
新課程的目標指出,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需要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圖形和空間的教學時,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按照教學的實際內容,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各個教學活動中交流協作,同時遇到不懂的問題積極與其他同學合作探索。該種教學形式使得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魅力,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教師在舉辦教學活動時可以采用圖形觀察、圖形擺放和做游戲等形式,確保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活動中需要同其他的同學共同研討、溝通交流,該過程是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過程,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鼓勵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
事實上,想要形成空間觀念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自身的想象力。因此,有效培養學生自身的想象力是學生形成空間觀念的前提條件之一。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觀察立體的模型,探索不同角度和平面上三維圖形的轉換。也可以展開各個三維圖形,將其轉換為多個平面圖形,讓學生選擇出幾個平面圖形拼成三維圖形。該種活動需要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腦海里形成固定的模型,在實物里總結抽象的形狀。類似這樣的數學活動,不僅僅會出現在低年級的課堂上,而且也會運用在高年級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例如,學生學習公式和定理的時候,僅僅依靠教師課堂的講解,很難幫助學生明確理解,而依靠道具來演示或者是動手操作,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形成圖形和空間的觀念。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小學生空間和圖形的觀念,能夠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質量,為學生今后的良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現階段,我國小學數學教學在空間和圖形的教學實踐上還存在很多缺陷,需要相關的教師一起努力,為小學數學的教學提高做出更大貢獻。在目前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形式中,我們要發現生活的素材、截取生活中的實例、創造生活中的情境、激活生活的經驗,給學生提供現實卻又豐富的學習情境,從而增加學生圖形和空間的經驗。教師可以組織各種探究的活動,指導學生動手“做”空間,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倡導“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式,讓學生對于空間有更好的理解,為學生可持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