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我國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的必修科目,語文閱讀作為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不斷提高語文成績打下堅實基礎。本文通過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閱讀能力
在基礎教育階段,小學語文屬于必修科目,其成績是體現小學生受教育程度的一項標準。閱讀能力作為學生發展的必備技能之一,指的是人們對書面語言的閱讀、理解能力。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堅持閱讀訓練,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通過介紹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現狀,分析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研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理解和鞏固課上所學知識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助于加深對課上所學的語文基礎知識的理解。對小學生來說,他們對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認讀文字的基礎之上的,教師根據其頭腦中的知識儲備,將課上學到的文字、詞語等內容進行概括、分析,才能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理解力的訓練,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
2提高語文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利于提高語文表達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有能力的語文老師會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用自己的語言對相關的詞語、句子進行解釋,概括相關文章或段落的大意或者采取課堂討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地、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結果。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在課堂上完成老師的要求,再通過語言表達,將自己的認識有條理地展示出來。在某種程度上,教師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
二、改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利用傳統教學模式展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是以教師為中心,按照教師的意愿來展開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使學生的主動性受到限制,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為了避免此種情況,長期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效果,應當對閱讀教學進行調整,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學習成績等,規劃設計閱讀教學活動,使其圍繞學生特點展開,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閱讀文學作品、思考作品、體會文學作品,使學生閱讀水平提高。
2正確運用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為了使語文閱讀教學可以充分發揮作用,滿足新課程要求,還需要在閱讀教學中科學、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1)設置問題情境,開展趣味性的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提高文學閱讀效果,設置問題情境,讓學生融入到情境氛圍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地參與文學作品閱讀,并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例如,在組織學生進行《北大荒的秋天》課堂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投放秋天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讓學對秋天進行描寫,如此每個同學,腦海中都會有一個秋天的場景。此時學生提出以下幾個問題:①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樣的?②與我們所熟悉的秋天有什么不同?③課文是從那兩個方面寫北大荒的景色優美的?④第三段中為什么把“小河”比作“一條透明的藍綢子”?教師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來閱作品,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答案。在教師情境的影響下,加之教師正確地引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認真地進行文章閱讀,解答問題。(2)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閱讀教學活動中,注意與寫作相聯系,鼓勵學生借鑒文學作品,進行作文寫作。如此,在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認真地閱讀文章,學習文章的寫作風格、表達方式等,促使學生將所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運用到作文寫作中。采用此種方法來進行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水平,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某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文章閱讀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文章中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描寫分析,并借鑒文章中風景描寫的方法,來對自己生活中的一景進行描寫。如此,學生認真閱讀文章,對其中風景描寫的部分進行分析,了解其中采用的寫作手法、寫作風格、詞語的運用。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運用文章所應用的寫作手法、詞語等來完成寫作。
3閱讀習慣和方法的培養
想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需要學生能夠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自覺地閱讀,多進行積累,而習慣是要通過不斷的閱讀實踐來養成的。學生要每天都堅持閱讀,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養成注意力集中和邊讀邊記的好習慣,一邊讀一邊思考,遇到問題要查閱工具書,不要盲目地進行閱讀,要制定計劃。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和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和閱讀技巧的培養,教會學生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只有學生掌握了技巧和方法,那么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也能自己準確地進行閱讀,并進行閱讀交流。在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中,教師應該認清自己引導者的角色,教會學生快速、正確地找出文章中的任務、事件、主旨,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循的,如文章的主旨一般都會在文章的開頭或結尾,通常一個段落的第一句都是這一段內容大意的總結。教師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記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遇到了優美、有意義的語句要隨時記錄下來,并引導學生進行背誦,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度地體會到作者的情感,還能為學生的語文寫作積累素材。
三、結語
閱讀能力是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素質教育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和方法。
參考文獻:
[1]金麗艷.重視閱讀教學提高語文素養[J].吉林教育,2012,5(1):67.
[2]馮愛軍.以讀為本提高語言能力:淺談如何搞好語文學習中的閱讀[J].商情,2011(48):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