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摘要:互聯網大家并不陌生,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持續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概念不斷的被提出的時候,“互聯網+”的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目前的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急需進行改革。
關鍵詞:大學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互聯網+
當前社會科技發展迅速,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在當前社會生活中,“互聯網+”得到了大家的廣泛認可,在各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著社會的持續發展與進步。在教育領域中,“互聯網+”也得到了較好的利用,促使了脫離于時代發展的傳統教學模式被其他先進的教學模式所替代,符合了當前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能夠有效且高效的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的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也受到了“互聯網+”的影響,使其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始發生轉變,更多的教學思想出現在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之中,這使得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夠更好的培養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一、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學內容由“單一”到“多元”
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是高中階段思想政治課的延伸,因此其中有一部分內容和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容是相互重疊的,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問題。因為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學習要求更高,要求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理解,所以這部分知識不光要學生進行學習,還要求學生要認真的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在學習中有所收獲。但正因為知識內容的重疊,使得部分學生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是很重要的思想,使得學生對課程內容學習不用心,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較為單一,在教學時由于學科的特殊性教學需圍繞著教材進行,然后在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透徹后才能將理論聯系實際,這使得學習的過程極為枯燥。同時,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知識是對社會現象的總結,因此和當前社會的發展是不同步的,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這樣不能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給學生造成了一種思想政治理論課知識過于陳舊的錯覺。
這個時候教師需要采取積極的教學手段,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積極的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將原本單一的知識進行形式豐富的呈現,同時教師還要了解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學習時的思想狀態,以及在學習中的實際需求。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使用“微課”來對單個或多個知識點進行教學,并把“微課視頻”通過互聯網及時通訊工具傳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看視頻,借此來鞏固所學的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建立一個QQ群或微信群,在學生的課外時間和學生進行探討,可以是學習上的問題,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問題。
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要進行教學改革以改變教學模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要完成自身角色的轉變,通過教學改革來改變教學模式,將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的實效性予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放下所謂“教師”的架子,學會和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在關心學生學習情況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生活予以適當的關心,嘗試著和學生做朋友,不簡單粗暴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對學生循循善誘,使其能夠積極主動的去進行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授到“道德與法制”這一部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借助豐富的互聯網資源,獲取相應的網絡課程,并且要注意進行篩選,盡量選擇名校名師為主講的網絡課程。教師在引導學生進入網絡課程的學習前,先對課本中的知識進行一次梳理,讓學生明白即將進行的學習的重點、難點在哪兒,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將問題留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網絡課程時更具目的性,知道該注意哪些方面的講解,該去尋找什么問題的答案。師生一起進入到網絡過程的學習之中,在學習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先討論網絡課程學習前所預留的問題,再討論學生對該次網絡課程的學習心得或其他,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討論情況進行簡單的總結,這樣一堂課下來,學生能夠高效的接受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關知識。
三、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要進行教學改革以轉變資源分享模式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要進行較為全面的教學改革,引導學生從互聯網上獲取相應的教學資源,并根據這些資源來進行整合,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革命性創新。同時,教師的教學改革要充分突顯出“互聯網+”的優勢,將整合的相關教學資源進行優化,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來搭建起資源共享的交流平臺,使學生學習的渠道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例如,教師利用校園網絡的優勢,搭建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資源共享平臺,將資源共享平臺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教學資源共享,二是教師對學生之間的學習資源共享,三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資源共享。在這樣一種模式下,教學資源的交換是極為便利的,教師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很好的資源交流,并就日常教學進行意見的交換,同一年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可以聯合起來進行“微課”的制作,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課本中提取出來,制作成一個個時長在5至10分鐘的微課視頻,上傳到資源共享平臺上,讓學生自由下載學習,而學生也可以將學習中的學習資源進行上傳共享,通過教師審核后就能將自己上傳的學習資源展示在其他人面前。當然,資源共享平臺的功能還不止于此,教師還可以聯系學校的資源共享平臺的技術人員,給平臺添加上用戶的交互功能,讓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同學生進行線上交互,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對某一問題的見解發表到共享平臺之中,就此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就使得線上和線下教學的界限被模糊化,學生的學習時間就從課堂上的幾十分鐘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使得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給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煥發出了新的光彩。當然,事物是具有兩面性的,“互聯網+”在給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的挑戰,正因如此,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蔣朝莉,李桂東.互聯網思維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提升[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111-115.
[2]柳禮泉.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3]賈鳳姿.上好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做到五個結合[J].求是,2010(10):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