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旦木·吐爾遜
摘要:小學德育是提升小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主要的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小學班主任通過適當的方式向小學生講解最為基本為人處世原則,通過完整科學的激勵方式,讓小學生能夠在教學中養成十分良好的習慣,形成自律的意識,讓小學生在脫離教學范圍下自主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具有十分積極向上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
引言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時期,中小學德育同樣面臨著轉型社會所帶來的新機遇和挑戰,如何正確認識當前中小學德育的現狀,剖析存在的問題,推動中小學德育開創新的局面是教育界的一大問題。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這對于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所以,小學班主任應首先做好日常德育工作,幫助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提升學生整體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養,為學生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關心和愛護學生,從心理上循循善誘
小學班主任不能僅僅局限于對學生們進行思想教育,必須要深入心理方面與人際關系方面,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協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并且,現如今的教育發展也說明小學班主任應該要注重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還要根據學生之間的具體差別具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都能具備健康的心理與完整的人格。小學班主任在教育后進生時,要做到有耐心,要選擇恰當的方法,在尊重與愛護學生的前提之下,多講一些人生道理給學生聽,讓學生自己能夠明辨是非,一定不能夠傷害到學生脆弱的自尊心。小學班主任在對后進生進行德育的時候,關鍵在于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所具有的優點與特長,而不是去責備學生犯下的錯誤或者是不足,在此前提之下,要適時的進行鼓勵與教育,讓學生能夠進步和成長。將教育方式和期望進行有效結合是開展德育教育的保障。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以心理輔導作為著手點,在經過適當的引導、啟示后,讓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二、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深入開展。班級是小學生開展學習的主陣地,對小學生自身的品格養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打造優秀的班級環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為了培養學生班級管理的“主人翁”意識,可以讓學生們互相討論制定班級成員必須遵守的守則與規定,提高學生自身的自覺性,讓同學們在不知不覺當中實現自我的教育;要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有點和特長,選好班級干部,鍛煉學生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讓學生能夠高效的獨立開展工作;可召開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等。
其次是營造相對良好的網絡環境。現如今的社會網絡無孔不入,對學生進行封殺網絡是不切實際的。網絡固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好的一面,班主任要正確引導學生使用網絡。建立同學們專屬的網絡平臺,是一個最大程度上發揮網絡積極作用的有效方法。如,在學校網站上主頁上可設立班級專區,展示學生的文學、手工、創意作品,提高學生們參與網絡的積極性;開設獨立的聊天專區,以便能夠讓學生之間交流;增設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畫片及游戲,方便學生在學習之余進行適當的休閑娛樂。通過網絡平臺,教師能夠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加的具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還可以借助網站宣傳正確的價值觀與輿論導向,最大程度上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三、開展實踐活動,深入德育教育
所有的教育都是為了實踐于現實,特別是德育教育,如果一個學生只是想著擁有良好的品德行為,想著做一些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的好事,可是在日常當中卻不是這樣去做,那德育教育的開展工作還有什么用?其實良好的品德也是一種生活習慣,所以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時候,教師也要適時的組織學生進行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活動逐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讓學生真正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如在教育學生助人為樂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帶到室外,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怎樣在生活中去幫助別人,而且實踐活動是很十分靈活的,也許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會學到更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東西。實踐是實施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實踐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將那些理論真正的用于現實,還能在實踐中體會美好的品德帶給自己的快樂,當然在課外活動的過程中班主任也同時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做到安全第一。
四、與時俱進,探索德育新方法
班主任要結合新時期德育工作的具體情況,與時俱進,探索新的方法。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身教重于言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班主任的模范行動時刻在影響著學生,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班主任要做好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表率,進而再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響學生,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是以情感人。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一定要充滿愛心,急學生之所急,將心比心,才能以心換心。對經濟困難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等要多關心,組織其他學生送溫暖,幫助這類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三是,建立德育評價機制和規章制度。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規范化、制度化。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評價機制與規章制度是必須。為此,需要班主任在實際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等,要結合學生每日學習、生活各項活動的情況評分并給予適當的獎懲,在嚴格管理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兩者緊密結合,將規章制度的要求變成學生的自覺行動,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理論上的準備。
小學階段是學生發展最容易受到影響的階段,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起到極為重要的影響。小學班主任要針對具體情況,針對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德育教育方式,用愛去灌溉學生、教育學生。德育工作任務任重且道遠,選擇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開展德育教育,為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打好基調。
參考文獻:
[1] 劉詠梅.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中華少年,2015(30).
[2] 商文敏.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8).
[3] 鐘迪.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