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生
摘 要:數學的學習不僅能很好地培養學生漸漸地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意識,還能很好地滿足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在不斷深入學習和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中,能使學生更全面、更理智地去觀察世界。合理運用數學知識也會給學生在生活中更多選擇和挑戰的機會。因此,學習數學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學好數學、運用數學相當重要。
關鍵詞:數學;教學模式;樂趣
一、減輕數學課業負擔,提高學習數學的效率
生活中有個別教師和大多數家長們不考慮孩子的能力和學習效率,以成績要求孩子,無論怎樣學習、學習效果如何、學習效率怎樣,學習方法是否得當全然不顧,只一味地追求高分數便可以。有的家長和老師甚至課后輔導班老師聯合起來,對孩子進行題海戰術、疲勞作戰,整天沒完沒了地買學習資料,一遍遍地重復性地做試卷、做習題。課后沒有休息地奔波在各種補習班、成績提高班的機械性的補課中。這些家長和老師們生怕孩子因為少做一套試卷、少上一個輔導班而影響學習成績、影響考入重點高中。這些孩子們在家長的催促下、教師的嚴格要求下,學習壓力倍增。殊不知,這種傳統的只靠死記硬背的灌輸式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不但沒有幫助,而且還會養成學習的依賴心理。教師只需在課堂上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時間里掌握所學內容的知識點和做好課后習題。家長也只需讓孩子日常養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高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就已經可以達到教學和學習的效果了。疲勞的學習方式不僅收效不會大,時間長了學生總處在這種高壓力下的學習狀態,在未來初中生活里乃至高中的生活里,學生的潛力和潛能全部會被消耗殆盡的。數學的課堂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后認真備課,在日常學習中盡快摸清楚學生的數學底子,分析出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中精心構思每一堂課的學習內容,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要效率,做到當堂課內容當堂消化理解。在布置習題中多將豐富的題型與授課內容緊密聯系,注重讓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靈活運用到習題的練習中,在學生習題操作中分析學生掌握情況、運用情況和存在問題,再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講解,避免再次發生解題錯誤情況。對課堂教學中和學生學習掌握中的重難點問題,一定分析好、抓準解決難點的方法,更要多思考是否適合學生接受和掌握。枯燥、難理解的知識,多通過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或采用電教化手段展示,這樣做首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完全投入的學習狀態下,會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內容。在重點知識掌握運用上,多設計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將抽象的數學學習內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中,加深印象的同時,在運用練習中達到熟練掌握,只有在校時間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在其中,保證學生課堂學習質量,再科學地布置習題練習,才能達到真正減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負擔和壓力,從而使學習效率很好地提高。
二、分析數學學困生的“病因”,提高學生整體參與學習的
能力
在歷年的教學中,任何一個班級里都會存在不同程度對數學厭學和學習數學困難的學生。他們并非智力異常的孩子,而是完全智力正常,但由于多種原因養成的生活、學習等習慣和方法的不正確,導致成為學科中的學困生。在課堂上和自習課中以及習題反饋中,快速地分析出數學學科里的學困生的“病因”,及時運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對癥下藥,準確幫助治療他們的病因是非常關鍵的。經過認真調查,嚴格梳理得出班級里數學學困生大致病因以及治療辦法如下:有的是剛升入初中,學科多學習任務增加,沒有合理安排學習數學的狀態,學習中沒有重點,這種學生多讓班級里的優生幫助進行小組內合作學習解決;有的是小學階段學習習慣養成的不好,自制力又差,導致數學學習成績不佳,這一類學生習慣幾乎養成,病癥比較頑固,需要學習中多細心地引導、幫助,還要多做好與家長的溝通,雙方面提攜幫助他們重新回到學習正軌上;有的是因為是留守兒童或父母離異與老人在一起生活,過分溺愛和學習方法不正確,這種學生需要從生活上入手關心了解,再在課堂上建立幫扶對象,一點點幫助他們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正確地分析出學生學習差的原因,再采取正確方法,不放棄的幫助,多鼓勵、多樹立榜樣,才會使全體學生都能慢慢、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學習中來,使其數學學習的能力提高。
只有教師多思考,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模式,在教授的過程中,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學習情況。合力解決影響學生的內、外因素,就一定會保證學生充分體驗到參與數學學習的
樂趣。
參考文獻:
[1]任萍.打破傳統的教法讓學生體驗初中數學的樂趣[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10).
[2]劉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J].學苑教育,2014(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