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仁國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是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效果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初中生物課是一門與生活聯系密切的課程。因此,作為初中生物課的教師,要改變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模式,把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使學生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
關鍵詞:初中生;生物教學;課堂教學
生物這門學科能夠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態度,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育要不斷創新,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因此,初中生物課堂教學要改變教學觀念。那么如何優化初中課堂教學呢?下面給出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一、游戲法課堂教學
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知識,不然學生很容易感到疲勞,覺得學習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教師要打破常規,讓課堂充滿興趣,使學生的好奇心得到滿足,這樣才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高。初中生具有好動、好奇的特性,課堂上設計一些動手操作的游戲或實驗研究活動,能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積極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比如,在教授人體消化系統和運動系統的課程時,教師可以設計兩個拼圖的游戲,讓學生把打亂的消化系統和骨骼系統圖拼完整,通過拼圖游戲,學生就會對這兩大系統的結構記憶深刻了。又如,在教授食物鏈和食物網課程時,教師可以把一堆森林圖片提供給學生,讓學生用不粘膠把食物鏈串起來,并串聯出這個系統中的食物網,食物鏈可以是多條。在這個游戲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比賽競爭,看哪個小組的食物鏈多且正確,由此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相互取長補短,提高學習效果。
二、比喻法課堂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在很短的時間內理解新概念,教師可以采取比喻法進行教學。比如,在講解有關“細胞分裂和生長”這一生物概念時,如果一味地灌輸理論,學生很難理解,但如果教師采取比喻法,學生理解起來可能就會很容易了。教師可以這樣對學生說,假如細胞是孫悟空使用的金箍棒,它平時就像一根繡花針,可以放進孫悟空的耳朵里,但是當孫悟空用它打妖怪時,單手一搖,金箍棒就變成了擎天大柱。細胞生長的過程就像這金箍棒一樣,由小到大。細胞的分裂過程,就像孫悟空的毫毛,一根毫毛輕輕一吹,就變成了無數根,細胞的分裂也如此,一個細胞可以分裂成多個細胞。這種比喻不管理論上是否恰當,但至少通俗易懂,學生一聽馬上就明白了生長和裂變這兩個概念,而且會長時間存留在記憶中,不易被遺忘。這種教學法能夠使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理論聯系實際法課堂教學
生物學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問題探究能力、自學能力,所以教師也要以此為目標進行教學,而這些能力都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師要把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環境相結合,把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體驗相結合,啟發學生自主思考、親手實踐,從實踐中培養各種能力。例如,在教授“植物的器官”課程時,教師可以采取戶外教學的方式,把學生帶到教室外植物較多的地方,然后組織學生觀察一棵植物,針對這棵植物,教師具體講解它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通過實際觀察,把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中的植物相聯系,學生就可以很直觀地理解相關的知識了,并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新知識。再如,上生物課時,教師可以脫離教室的束縛,帶領學生到戶外,教學生辨認各種動物、植物,收集有價值的標本作為實驗材料。學生在戶外接觸大自然心情一定會很舒暢,一邊游玩一邊學習,這樣輕松、愉悅又開闊眼界的氛圍是學生向往和渴望的,學生會在不知不覺中就喜歡上生物這門學科。接下來,教師可以給學生留作業,把學生分成組,讓他們觀察身邊的花草樹木,從中找出這些植物生長的規律,并寫出有關的科學道理。至于最后的評定,其目的也是為了鼓勵所有的學生,因此,每個小組的分數要差不多,對每個小組都提出不同程度的表揚,以鼓勵學生為主,即使有個別學生做得不夠好,也依然要表揚優秀的一面,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實踐教學,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被激發出來,會主動觀察周圍的生物現象。這時候教師要做的,就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鑒別能力和分析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系統是動態的、復雜的、龐大的,而如何優化課堂教學,使學生的生物能力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初中生物教師,就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實踐,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自然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寶龍.如何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J].學周刊,2013(29).
[2]紀玉嫦.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途徑[J].學周刊,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