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溪
摘 要:小組合作法是目前教學中頻繁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能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幫助學生培養團結精神以及合作能力。講述了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實施小組合作法的目的,并簡單分析了其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教學;小組合作;教學;道德與法治
小組合作學習法,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小組內為了完成某一個學習目標而進行分工合作,有目的性地進行具有互助性的學習法。
在課堂上教師通常會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進行討論教學,并在小組內對學生進行合理搭配,進行互補分組并制定目標,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對目標的研究和討論來提高其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和記憶深刻性。除此之外,合作學習是教育改革倡導的一種新型學習方法,它不但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還有助于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在道德與法治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法,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并在合作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進行改善。
一、小組合作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目的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交流合作中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是從古到今都存在的現象,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這個意思,就像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成員中取長處改變自己的短處,使自身品質逐漸完善。與此同時,在集體活動里,適當地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可以讓學生產生從眾的心理,并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適應集體和社會生活,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
素質。
(二)有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集體、具有責任感、競爭意識、團隊合作以及奉獻精神、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等等的精神和意識,所以,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必不可少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
(一)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合作預習
在小組進行活動之前,教師可對他們提出預習問題和目標,并教授學生合作學習研究的方法,使學生有一個從懵懂到解惑的知識橋梁,與此同時,促進學生課前精心準備,合作查找和討論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從中受到啟發。比如,在學習《親情之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預習問題:觀察爺孫之間與母子、母女之間親情的差別,父親與母親對子女的親情差別等等,使學生在進行預習時觀察并體會家庭成員不同的親情,也可在網絡、雜志、報紙、電視上查找相關的資料,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在課堂上各小組相互展示,教師從旁指導,并讓學生從中學會珍惜這種親人之間的感情和愛。
(二)進行合作研究普遍性的問題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會有大部分小組出現同樣的問題,教師在這個時候可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合作研究。另外,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小組成員把自己的想法真實準確地表達出來,并發揮小組骨干學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各小組之間的合作討論得出正確的答案。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感受法律的尊嚴”時,可參考案例:某私企老板,經常性逃稅漏稅,被公安拘留?;蚴悄掣吖偈站揞~賄賂,被國家判處死刑及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財產等等。教師可以讓小組結合所學的知識進行辯論,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目的。
(三)課后合作的指導
在學生進行課后復習時,也可在小組內進行相互提問,使成員之間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教師也可在課程結束后布置一項相關的實踐調查任務,讓各小組分別去進行社會調查,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三、教師過硬的專業素質
教師在實施小組合作法進行教學時要有極高的引導力,能保證所設計問題的思考性和新鮮度,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思考空間。但是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又有難度,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以達到提高教學成果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課堂上還要求教師具備組織課堂的能力,若教師有極高的組織能力,就會呈現一個良好、輕松的課堂氛圍,而學生就會情緒高昂、神采飛揚;反之,教師的組織能力不夠高就會使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是小組之間說與課堂不相關的話。
綜上所述,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是每位教師都要開展的。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組織能力和引導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同時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上,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以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葛成軍.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9(3):93-95.
[2]李清源.論初中思想品德課合作學習的有效應用[J].理論觀察,2015(2):176-177.
[3]吳淑麗.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小班化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5(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