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景
摘要:應國家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的要求,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我國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高校的核心目標是培養社會建設型人才,多年來一直將人才培養放在主要發展戰略上,但是高校的管理也同樣是不能夠忽視的一個環節。近幾年高校管理中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而其中影響最大的便是財務管理風險問題。基于此,文章將以財務風險管控視角對高校內部控制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的可行性路徑。
關鍵詞:財務風險管控;高校;內部控制框架
在教育改革的全面落實下,高校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也逐漸向市場化體制轉變,其中財務管理問題以及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等問題成為當前首要改革問題。高校擴招過程中涉及范圍較廣,所面臨的財務壓力與風險也相對較高,雖然國家方面對于高校的發展給予了一定的支持,但是教育規模的發展顯著快于教育資金的增長,由此為高校財務管理造成巨大壓力。如何在財務風險防控的基礎上實現高校財務管理的優化,將是改善高校當前財務管理危機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當前高校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所面臨的問題
(一)內部控制環境混亂
內部控制環境是落實內部控制措施的基礎保障,是高校內部控制措施能否有效實施且產生效果的基礎保障。就當前國內普通高校的發展狀況來看,雖然多數高校都在校內建立了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但是實際落實情況卻并不理想。高校所構建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多數流于形式,并未對內部控制管理制度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導致在出現實際問題或進行相關檢查時規避制度的執行,最終導致內部控制制度難以實現其實際價值。
(二)治理環境尚不成熟
內部控制構建需要與法人治理結構相協調,若脫離了完善的治理結構作為基礎,將會導致內部控制缺乏完整性。當前,國內高校的治理結構尚不完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中包括高校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清晰,政府方面對公立高校的管理并未盡到完全的責任,對民辦高校又參與了過多的管理。另外,高校產權結構與管理方式不夠明確,政府是高校的最終責任人,但是對銀行貸款合理性的監督程度較弱,導致財務預算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風險管理體系不完善
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全新需求,推動了高校的大規模發展進程。高校擴招以及招生數量的增加勢必會導致基礎設施與相關教育資金的增長,由此導致高校面臨著建設資金短缺的問題。為獲取到資金支持,出現了銀行與高校合作的融資模式,在高校擴招初期由于政府的支持,融資環境寬松,后期建設過程中隨著銀行貸款數目的增長而導致負債總額的持續增加,負債辦學問題由此出現。在此情況下多數高校面臨發展危機,甚至有高校基于負債問題而難以運行。基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國內高校普遍存在著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等問題,導致財務危機情況屢屢出現。
二、高校內部控制薄弱成因分析
(一)管理層方面內控認知程度不足
就當前高校的經營狀況分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高校管理層對內控制度缺乏合理的認知,不能夠正確認識到內控制度對高校發展的重要性。多數高校的財務工作重心放在會計核算與資金管理方面,由此導致高校財務管理人員將過多的關注放在資金管理與控制方面,而對非物質方面的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卻鮮少有關注。作為國有事業單位的高校,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國有事業單位的通病。高校管理者與政府相關管理者的經濟意識較為薄弱,缺少風險意識以及法人意識,多數管理者認為政府會保障高校的發展,由此導致其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到經營過程中所面臨的財務風險。
(二)校內治理結構缺乏科學性
當前國內高校的內部治理制度多是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先進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并未建立起以薪酬為核心的激勵制度,以決策、執行與監督分離為約束特征的較為科學的內部治理機制在高校內部尚未建立。基于高校缺少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因素的影響,而政府方面與高校方面的關系并未理清,政府方面對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權,將高校的管理交由負責人負責。高校的負責人一方面代表出資方,一方面代表委托方,由此導致高校在運行過程中對政府存在過度的依賴性。政府方面對高校的日常管理并不會實施全面的管理或監督,致使高校的管理雖然存在兩個主體負責方,但是兩方面卻均未給予有效的管理,造成了對內部控制體系構建的限制。
(三)管理機制缺乏合理性
高校傳統管理機制與管理模式之所以呈現出不合理性,主要是由于經濟體制環境下行政管理特征的影響,高校內部管理多延用傳統的管理機制與模式,學校的決策與執行過程鏈條過長,導致各層級之間的溝通存在一定問題。同時,高校內部控制體系更關注原則性的規定與導向,缺乏對可行性原則的關注,在實際問題的決策程序上沒有科學的分析手段與管理措施,由此限制了內部控制的實際作用的實現。另外,多數高校對建設貸款的后果與自身還款能力并沒有進行科學的評估,盲目的進行項目建設,一旦銀行緊縮銀根則可能面臨著巨額的本息,形成財政危機。
三、基于財務風險管理視角高校內部控制框架體系的構建
(一)優化高校內控環境
優化高校內控環境應該由以下三個步驟予以實現:第一明確產權與管理職責。公立高校是由政府建設,最終負責人為政府,由此政府相關部門需要進行產權規劃,對資產進行科學評價,對投資項目進行審批,實現資產管理的職能。第二引進現代管理理念。高校需要將內部控制融入到管理制度中,引進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治理機制,保障高校內部決策的可靠性。第三提升執行人員的綜合素質。內控制度是否能夠實現最大化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內控執行人員的影響,因此,需要不斷提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包括財務管理能力、審計專業素質等。
(二)規范預算制度
就高校的經營屬性來看,其自身便屬于預算單位,基于此,預算控制應該是高校內部控制的基礎環節。在整個預算編制過程中,需要確保長遠的規劃,規范實際編制過程,確保預算編制的合理性與可靠性。在預算管理過程中,需要構建績效考核的具體標準與整體制度,使預算模式能夠逐步發展為滾動預算模式。同時,需要對預算編制人員給予一定的后期培養與監督,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掌握財務管理與預算管理等相關專業技能,由此確保其能夠編制優質預算。
(三)強化高校管理風險防范意識
首先在高校管理層方面應該具備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對風險防范機制的構建進行一定研究,應用有效的措施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予以有效控制。其次,在高校進行擴招過程中,需要對財務風險進行科學評估,確保其風險在可控范圍內,并對整個落實過程進行合理監督。最后在高校內部構建融資管理制度與風險監控機制以及經濟責任機制,形成綜合管理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四)強化內部控制監督機制
高校內部控制監督應該分為兩個方面,包括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高校管理層選擇外部審計與財務報表等措施實現外部監督職能,而內部監督則主要依靠內部審計予以實現。經由內部審計對各項經營活動進行監督與檢查,使高校內部控制不斷向制度化、系統化方向發展。而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則能夠擴展財務監督職能,對高校內部可能出現的超預算現象予以有效控制。
四、結論
近幾年高校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在快速發展過程中勢必會涉及到資金使用量的增加,而在此期間是否能夠對應用資金予以合理控制,將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健康長久發展。本文中經由對高校內部控制發展現狀的分析,總結出應該通過優化高校內控環境、規范預算制度強化高校管理風險防范意識、強化內部控制監督機制等幾項措施的開展,在高校內部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框架體系。
參考文獻:
[1]何麗瑩.基于財務風險管控視角的民辦高校內部控制框架體系構建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20).
[2]蔡雪輝.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探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3(03).
[3]陸賽鈺.內部控制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工作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12).
[4]王孝俊,李夢伊,王寶利.高校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評價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
[5]周文青.論我國高校財務安全性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
[6]喻紹鷗.基于內部控制視角下的高校財務管理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7).
(作者單位: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財務處;河南財經政法大學MBA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