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鳳娟
【摘 要】兒童文學,是指專門針對兒童身心發(fā)育特點創(chuàng)作或改編、以滿足兒童需要并適宜其閱讀的文學作品,其核心在于以兒童為本,這是區(qū)別于成人文學的根本性標志之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兒童文學幾乎是全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小學母語教育中,兒童文學幾乎可以算作是母語教學的代名詞。而在新課改后倡導的素質教育中,兒童文學因其富于“真善美”的主旨內涵而成為培養(yǎng)兒童審美能力、健全道德思想與人格品質重要的內容與手段,日益受到小學語文教育界的重視。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現(xiàn)狀,并就其優(yōu)化對策提出了若干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文學;現(xiàn)狀;對策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的現(xiàn)狀
(一)學生普遍歡迎
在一些數(shù)據(jù)調查中,通過“對兒童文學的喜愛程度”、“對小學語文課本選擇兒童文學的滿意程度”兩項調查中,前者僅有約5%的小學生明確選擇不喜歡,其余95%左右的學生均表示了非常喜歡、喜歡和一般。后者也僅有約6%的學生明確選擇不喜歡,其余94%的學生則非常喜歡、喜歡和一般。這充分說明小學生對于兒童文學和教材中選擇兒童文學作為課文普遍持贊同和歡迎的態(tài)度。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加,以上選擇中進入高小的學生選擇不喜歡或者一般的比率有所增加。這說明隨著年齡漸長,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理解以及對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與感受有了很大程度的擴展,于是一些學生開始對更加適宜中低小學生的兒童文學產生了態(tài)度上的轉變。不過這也從側面表示越是年齡幼小的小學生對于兒童文學的依戀心理和好感越多。
(二)教師普遍重視但對其類型、內容的掌握有所差異
相較于學生對于兒童文學“一邊倒”式的調查結果,教師層面的調查數(shù)據(jù)則顯示出了兒童文學教學理念、認識等方面的復雜性和差異性。比如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文學重要性”調查中,幾乎百分百的教師都表達了非常重要、很重要和重要的觀點。然而“通過何種方式掌握兒童文學教育”的調查中,通過系統(tǒng)化兒童文學教育的教師比率則僅僅占五分之一,而接受培訓或者自學掌握的人數(shù)則分別在約30%和40%。這說明我國小學語文教師中仍然有多數(shù)沒有過系統(tǒng)的兒童文學專業(yè)教育的經歷,也就難免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產生偏差或失誤。
二、對策
(一)加強對師資隊伍的專業(yè)化教育
特別是對兒童文學史、兒童文學的文體知識、體裁特點等進行更具針對性和專業(yè)化的教育。掌握兒童文學史有助于教師建立起全面、整體的兒童文學歷史發(fā)展的框架結構概念。這能夠使教師對于兒童文學的解讀更加符合時代特點并且有利于教師對不同歷史時期兒童文學開展縱向比對與分析,也就可以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更加準確和詳實的指導與輔助。
相較于成人文學一般被分為小說、詩歌、戲劇、散文不同,兒童文學的特殊性質使其在兒童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基礎上進一步拓展了兒歌、童話、寓言、故事、科學文藝等類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對眾多兒童文學體裁、知識的專業(yè)學習,才能清楚掌握兒童文學的文體類型、特征以及相應的教育形式和手段。
(二)盡量保有原文結構和內容
受傳統(tǒng)思想道德教育的影響,一些語文課本中選取的兒童文學常常是經過了人為篩選改編后的二度創(chuàng)作作品,增加了成人教育者自以為是的說教成份,以為這樣就能提高兒童文學對于小學生的道德教化作用。殊不知,這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作品原有的主旨思想和對意境的展示與刻畫,而刻意增加的說教內容又會無意中降低學生對于作品的依戀程度,影響學習效果。
教改后的素質教育中開始側重于對學生美感培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教育,而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尚未成熟的身心發(fā)育本質上就具有感性、直觀與理性、邏輯相對立的特點。倘若成人刻意增加說教以打壓其感性與直觀而試圖凸顯理性和邏輯,則很可能如別林斯基所說“(成為)喪失精神和實質的僵死形式與邏輯定義”。故無論是課內課外的小學語文的兒童文學教學都應盡量保有原文結構和內容,利用兒童文學原本的情節(jié)、境界等幫助學生了解其生存的外部環(huán)境的“豐富、和諧與詩意”。
(三)有區(qū)別地開展教學
這主要是針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兒童文學教學中沒有與成人文學有所區(qū)分,缺乏對兒童文學特征的研究和突出。與成人文學側重于對真實客觀的體現(xiàn)不同,兒童文學更加關注對善與美的展示。尤其是童話、寓言更加明顯,是窮盡作者的想象為兒童讀者構建起一個充滿善、美、愛的虛幻世界,這樣的故事形式和內容的教學自然不能通過對真實的反映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小學語文中的兒童文學教學絕對不能脫離兒童的想象和經歷,需要有區(qū)別地開展教學,以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和美感能力為主。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的當下,兒童文學對于開展啟蒙教育、培養(yǎng)小學生美好心靈、思想品質的積極意義愈發(fā)凸顯。不斷優(yōu)化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已不再局限于特定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是成為激發(fā)學生對于母語學習的興趣并培育學生良好語言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是當下及今后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格外重視和關注的環(huán)節(ji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