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耀瑋
關鍵詞:改變服務模式;獨特性;合作性;創新性;主動性
摘要:隨著數字化產品的普及以及網絡建設的飛速發展,大多數人可以隨時使用身邊的數字化設備連接互聯網,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傳統公共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已經無法滿足當今讀者對數字化信息的需求。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如果想突破自身瓶頸,就要改變多媒體服務的結構,創新服務模式,增加服務內容,提高服務品質。
1.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初期建設
我國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始于20世紀90年代,當時所開展的服務主要圍繞兩個方面:①非書資料的借閱服務。最開始的非書資料借閱服務因為設備以及技術水平的局限,僅限于縮微照片、錄音磁帶或錄像帶等影音資料,直到21世紀初才增加了大量的數字化資源,如CD、VCD、DVD以及CD-ROM。②電子閱覽服務。以電子閱覽室為主,讀者在圖書館內可以使用圖書館提供的Pc機,并通過圖書館提供的電話線連接到廣域網,使讀者在圖書館內就可以查詢到廣域網的文獻資料。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子閱覽室的設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使用的計算機性能更加強大、數量更多,最主要的是取消了模擬撥號上網,開始使用光纖設備將計算機連接到互聯網,大幅提升了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娛樂性,讀者可以在空閑時間通過光纖網絡觀看視頻資源以及收聽音頻資源,增加了讀者來館使用電子閱覽室的熱情,改變了讀者對圖書館互聯網服務的看法。
2.當代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組成與瓶頸
2.1電子閱覽室功能逐漸弱化
傳統圖書館多媒體服務中,電子閱覽室是多媒體服務的核心組成部分。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內,讀者可以利用圖書館提供的計算機進行書目查詢、數據庫檢索等。但是隨著家用寬帶網絡的普及以及國家對移動網絡的大力推廣,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數字檢索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已經無法滿足大多數讀者對數字化閱讀的需要。讀者可以隨時通過手機等數字化移動終端登錄圖書館網站,隨時隨地檢索圖書館相關信息,或者通過家庭計算機連接互聯網,使用專業的搜索引擎檢索查詢自己需要的數字化信息,無須到圖書館進行檢索與下載。同時,因為電子閱覽室內的計算機規格及性能有一定限制,導致某些專業需求如CAD制圖、3D效果制作以及MIDI制作等無法得到滿足,最終導致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無法以現有設備及功能繼續吸引并滿足讀者的學習和娛樂等需求。
2.2普通非書資料功能被專業類網站取代
非書資料是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非書資料主要包括光盤資料、數字化文獻數據庫以及縮微膠片。它的內容和組成結構與圖書館的藏書一樣,是由圖書館的性質決定的。但是近年來隨著視頻網站的崛起,人們可足不出戶,只需要輕輕點擊鼠標就可以打開自己需要的視頻資源,并且這些視頻類網站與某一家單獨圖書館的光盤數據庫相比,內容種類更全,更新速度更快,讀者觀看更加便捷。
2.3陣地服務的自我局限性
公共圖書館的多媒體服務方式一直以陣地服務為主,將館內的電子閱覽室以及非書資料庫等硬件設施建設完成之后,便等待讀者到館使用電子閱覽室計算機或者閱覽非書資料。這樣的服務方式看起來中規中矩,但是形式過于被動,同時因為沒有向讀者主動展示和宣傳圖書館多媒體閱覽室的功能和作用,導致很多讀者對圖書館多媒體工作所能提供的服務沒有完全了解,進一步導致了軟硬件設備的浪費以及讀者的流失。
3.如何促使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從量變走向質變
3.1提高服務品質,增強服務“獨特性”
在近年來網絡大幅提速的基礎上,讀者不再需要到圖書館借閱自己喜歡的數字化資源,如CD、VCD或DVD等,人們可以在家里使用寬帶網絡,登錄各類網站如優酷、土豆或愛奇藝等選擇自己所需要的資源。雖然寬帶速度相對以前已經有了大幅的提升,但由于普通數字化產品硬件的限制,使讀者無法通過這些簡單的數字化設備體驗到頂級的視覺以及聽覺上的享受。而圖書館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多媒體服務工作在這方面的投入,發展有別于以往的個性化頂級視聽設備。如:可以組織建設多個具有個性化功能的房間,室內安裝高清視頻播放設備、可佩戴3D效果器、獨立音頻放大器、黑膠唱機以及專門的室內吸音降噪設計,將影音的欣賞推至極致,從而使讀者來到圖書館后,通過高端的影音設備欣賞到在其他地方無法體會到的影音盛宴,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各個房間本身個性化的設備,體會到如3D電影、高保真CD欣賞或老式黑膠唱片等不同類型的播放設備提供的各具特點的影音體驗。圖書館也可以完全成為最具獨特性的讀者文化休閑第三空間。
3.2為創業者提供服務,展示“創新性”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是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當時他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態勢。而圖書館作為文化傳播和儲存的中心,更應該通過自身的知識和力量擔負起幫助創業者實現自身夢想的責任和義務。
3.2.1對所建創客空間的責任和義務。圖書館作為創客空間的提供者與創客人員的管理者,首要職責是服務那些有新的理念,有自主創業的意圖,卻因為自身客觀環境限制而無法創業的人,并將這些不同專業與不同知識背景的人聚集起來,然后通過相互交流知識與創意,使用圖書館創客空問提供的數字化設備等加工工具,將創意變為現實,并為這些創客創造出來的成果與商業組織以及行業組織架起一座橋梁,實現創客自身的需求、價值以及夢想。
3.2.2成為創客與商業組織之間的橋梁以及創客成果的展示平臺。當代創客的困難并不在于不想創業或無能力創業,而是很多創客有成熟的創意及創業團隊,但是卻苦于沒有資金以及發展平臺,無法將自己的創意引入實踐工作中,更無法通過自己的創意產品實現自身的夢想和價值。而圖書館作為圖書館創客的組織者,應當主動幫助創客架起與商業組織或行業組織的橋梁。圖書館可以在指定空間內開展各種商業組織或行業組織的贊助商與創客的交流展示活動。這種方式為創客在商業組織面前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不僅將創客的成果通過這個平臺向商業組織進行了展示,更讓這些組織認識了創客,幫助創客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機會,激發創客的創作熱情。同時,這也是為商業組織或行業組織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在創客向商業組織或行業組織展示自己的同時,他們也可以通過贊助的方式,將自己的設備贈送或借給圖書館創客空間,免費供創客使用。 3.2.3為創客提供優質服務和集中管理。圖書館使用集中管理的方法服務創客,可以更加科學合理地利用圖書館內的空間以及各種設備,并在一定空間內將創客的創意作品進行展示,使這部分空間成為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創新區域的一個展示中心。而這種集中管理模式對創客而言具有更強的包容性以及親和力,這樣的管理方式為廣大的創客提供了一個更加多樣化、開放的分享及交流知識和資源的平臺,為創客營造出既有獨立思考,又兼具團隊合作的完美環境。這種社交性學習方法,不僅有利于培養創客的團隊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促使創客相互交流不同的知識,從而碰撞出不同的創意火花。
3.3與讀者一起進行以自媒體為中心的UGC活動,帶動讀者與圖書館的合作
自媒體又稱“個人媒體”或“公民媒體”,一般指普泛化、私人化、自主化或平民化的媒體制作者,通常指以電子手段為基礎,定期或不定期上傳非規范性信息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包括:視頻網站、視頻直播軟件、微博、微信以及網絡論壇等。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特指用戶原創資源,是一種用戶使用互聯網的新方式,即由原來的下載方變為下載與上傳并重。隨著網絡的普及,普通人既可以使用網絡下載所需要的內容,也可以自己創作數字化資源然后上傳,供其他人使用。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一直以下載與購買為主,而在Wed2.0時代,讀者的需求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隨著近年來自媒體逐漸走人人們的生活,人們更想將自己的知識、想法或創意制作成自媒體數字資源,通過網絡上各種不同的平臺進行發布,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知識和才能,同時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實現自我價值。而圖書館可以嘗試與讀者合作開展自媒體庫的建設,為有這方面需求的讀者提供數字化的展示平臺及高端數字媒體制作設備。同時,圖書館也可以和讀者約定,在免費幫助讀者將自身的知識轉化成數字資源,使讀者由被動的數據下載者轉變成媒體數據制作者及媒體數據上傳者的同時,讀者也需要無償地將自己制作的數字資源的版權與圖書館共享,這樣不僅豐富和擴大了圖書館自身的多媒體資源庫,更重要的是促使讀者與圖書館的多媒體服務形成一種合作關系,并且可以通過這個合作吸引更多有制作自媒體想法的讀者及自媒體愛好者,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體制。
3.3.1對讀者提供專業的自媒體培訓和指導。圖書館可以對需要制作自媒體的讀者進行相應的咨詢和登記,在收集到讀者希望在自媒體上想展示的內容之后,將讀者的反饋信息進行整合,并按照讀者想展示的不同內容、不同需求進行分類,組織對相關專業或相關設備熟悉的工作人員,對讀者進行數字化資源制作的培訓,指導讀者制作自己的數字自媒體資源。
3.3.2為讀者提供設備上的支持。在數字化資源的制作中,硬件設備至關重要。制作數字化的作品需要掃描儀、視頻錄制設備、音頻錄制設備等,同時,還需要高速網絡上傳數字化作品。圖書館可以在多媒體服務區隔離出一部分固定空間作為“圖書館數字化資源制作區”,同時,購入各類專業的設備,并配備熟悉設備操作的館員,專門負責這個區域所有硬件設備的使用以及維護。讀者可以以預約的形式申請使用設備,在設備使用期間,由多媒體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指導讀者如何使用相關的設備,以方便讀者使用圖書館的專業數字化設備制作并上傳自己的數字化資源。
3.3.3為數字化的創作者提供展示平臺。首先,圖書館可以在網站或微信設立專門的綜合性空間,不論是視頻、音頻還是其他數字化資料信息,都可以上傳至圖書館的服務器,通過圖書館的網絡平臺向外發布,并且創作者可以在這個網絡平臺內與其他人互動,相互學習和交流。其次,定期開展創作者研討會,創作者可以將自己的數字化作品以相關形式近距離地展示給別人,并可以現場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講解,同樣,其他讀者也可以在現場與創作者進行面對面交流,并提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使大家在相互討論問題的同時取長補短。
3.4增加顯性服務,發揮“主動性”
讀者來到圖書館使用設備以及查詢資料,屬于被動使用,即有需要才會使用。他們很少會咨詢與自己需求無關的圖書館工作和業務,而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內容豐富、知識復雜,普通讀者無法一次了解全部服務信息,造成了圖書館雖然提供了設備以及服務,但是卻無法被廣大讀者全面了解的尷尬處境。為改變這種狀況,圖書館多媒體服務應積極發揮“主動性”,主動將自己的服務范圍以及服務功能推送至廣大讀者面前,并且在線上與線下同時開展宣傳活動,首先可以通過線上資源對圖書館多媒體服務進行宣傳和講解,將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工作范圍通過網站、微博、微信以及QQ群等多平臺進行系統的宣傳和介紹,并組成不同的版塊方便讀者第一時間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通過這些互聯網平臺,圖書館不僅可以主動向讀者推送服務,更可以隨時回復讀者對多媒體服務提出的咨詢和建議,在主動宣傳自己的過程中更加完善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內容。其次可以開展線下活動,開展影視欣賞會、音樂賞析會或多媒體創作展示會等,以實體的形態向讀者展示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獨特性及創新性,這樣不僅宣傳了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的內容,而且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可以吸引更多讀者到館使用多媒體資源。
4.結語
當今社會,數字化設備的覆蓋率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伴隨著數字化移動網絡的普及,多媒體服務的水平更是被推上了新的歷史高度。圖書館多媒體服務應該注重“獨特性”“合作性”“創新性”以及“主動性”,從而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轉換,通過專業的設備以及優質的讀者服務,激發讀者自身的潛力,使圖書館在為讀者服務的同時,讀者也會為圖書館多媒體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形成一個良性的多媒體服務生態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