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先平
摘 要: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方法還有很多,我們教師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摸索出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找出更適合當今社會所需的教學方法,從而全面提高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由于初中生正處在由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心理發育還不健全,而初中數學比較抽象,學習任務又比較重,要全面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有時效果還不盡如人意,這就促使我們不得不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是筆者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做法。
一、構建新型師生關系,融洽課堂氛圍
盧梭說過:“用愛心去彌補才能,是勝過用才能去彌補愛心的”。學生喜歡一個富有愛心而才能平平的教師,勝過喜歡一個富有才華而缺乏愛心的教師。教師對學生體現愛心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老師能多了解學生,到學生中去,隨時捕捉學生的一些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同時對學生要進行連續性的觀察、了解、幫助,認真發現他的每一次進步。恰如其分,恰到好處的賞識能點亮學生內心的火花。課堂上,教師可以營造輕松的氛圍,用親切的語氣,簡潔幽默的語言,讓學生喜歡你,如果教師與學生的情緒狀態成為一種良好的互動,那么這樣的課堂就能達成整體的優化效果。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個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上教師的主導性與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學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學習,在學習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創新,教學的效率才能明顯提高。
二、生活化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最終還要回到生活。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把數學問題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在設計方案時,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更多地找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例如通過學生調查發現,商家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打折,一種是送禮券。教師不時時機地提出新的問題:假如現在有兩家服裝店競爭,一家打出了8折的旗號,另一家則推出買100送20的活動,你作為消費者,到那一個店購買東西更合算。像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學生獲得生活知識,兩全其美。給他們創造一個實際情境氛圍,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把學生引入對知識的饑渴狀態,達到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些有趣的教學故事,常能吸引學生,達到培養興趣的效果。例如講余數定理時,講高斯的故事;講指數時,談一談國王和象棋王的故事;講勾股定理時介紹費爾馬大定理;在講數學歸納法時,介紹哥德巴赫猜想及陳景潤中學時代的趣事等。數學家們奮斗的感動之情,培養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接觸這些歷史,便可以從中得到動力,促使他們產生求知的欲望。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正如“實踐是理論的基礎,理論是實踐的升華”所言,每一個理論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實踐所得出的結論,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實踐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數學問題,進而從多方面解決問題。鑒于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多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從實踐中認識理論,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教科書上,每一條公式、每一個理論都是經過科學家多次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在新授課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行分析并推出相應結論,然后再演示公式與理論的推算過程并進行總結。例如,在講解“幾何問題”時,教師可先讓學生運用直尺、圓規、刻度尺、三角尺、量角器等工具作圖,并讓學生自行計算所作圖形的周長、面積與體積,然后教師再用具體模型進行授課。通過具體模型的講解,使學生了解空間的直線、平面的平行與垂直關系,并學會運用展開圖計算物體體積。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動手作圖,才能真正了解到每一個幾何圖形的特點,這比教師獨自在課堂上畫圖講解更易讓學生理解,也能讓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還培養了其幾何空間能力與抽象分析能力。
四、教學手段現代化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常規教學手段相比,有其獨特的優勢: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師控制課堂的能力,擴大信息量,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根據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媒體,使學生在直觀的教學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如幾何圖形是初中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一些感性經驗,但空間觀念十分抽象,學生不易理解。為了使學生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和概念,快速抓住問題的實質,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圖形設計,化抽象為具體,讓圖形的某些部分出現閃爍,以強化學生的視覺效果,增加信號對學生頭腦的刺激,這樣做形象直觀,既能講清問題,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用運動的觀點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了教學質量。
五、重視作業的布置和評講,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落實與反饋,這個環節對于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所以必須予以重視。作業的設計應當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掌握的薄弱環節,力求通過少而精的練習達到鞏固知識,反饋問題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對習題的研究,精選練習,以少勝多,以精取勝,充分挖掘習題的教學功能。評改作業與布置作業同等重要,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及時的評講作業,可以使學生及時更正錯誤,發現自己知識的缺漏和錯誤的思維習慣、方法,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作業的評講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除了教師評講外,也可以讓答題正確的學生講。評講的過程中還要處理好“大”與“小”的關系,即大錯誤與小錯誤,大面積錯誤與小面積錯誤的關系,視具體問題采取不同的評講方法。
參考文獻:
[1]楊乃和.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常規訓練[J].考試周刊,2015(13).
[2]張朝軍.初中數學教學中應關注的細節問題分析[J].城市地理,2014(20).
[3]王榮玲.初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之研究[J].魅力中國,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