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
摘 要: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主動學習、和諧發展的學習理念,注重學生參與教學,重視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主動學習的思路來啟發學生不斷的走進教學,形成與教師的良好互動。針對在初中數學階段培養和發展學生學習主動性進行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主動學習;和諧發展;初中數學
初中數學是數學教學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高中數學的基
礎。數學來源于生活,也被生活所應用。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師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和講解,通過灌輸的方式將知識傳播給學生,忽視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理念,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會感到壓力,所以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但是在提倡發展和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今天,數學教學不僅僅是教師的任務,同時也關乎學生自己。學生的積極主動學習,會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一定的方便,同時也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發展能力。在主動學習中,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培養和發展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中的主動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營造自由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氣氛,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對于初中數學教學來說,營造好的學習環境是有效學習的關鍵。如果學生長時間處于一種緊張的學習環境中,那么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都會受到影響。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逐漸克服學習中的緊張思維,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主動的進行溝通和交流,同時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三角形穩定性”這一知識點的時候,可以通過三角形的穩定性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向學生講解為什么射擊運動員在射擊的時候,當他們用槍瞄準目標時,手可以保持穩定,這是因為在射擊的時候,運動員的槍、手和胸部構成了三角形,根據三角形的穩定性,才能保持平衡。教師可以通過這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數學知識,讓學生進行思考和回答問題。通過以上例子,不難發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所在,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創設初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創設問題情境是初中數學教學的常用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展示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創設情境教學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己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
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是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意識,在平時的自主學習中,學生應該根據數學學習的不同內容,開展不同的思維能力訓練,根據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積累,開展相應的探究學習。通過觀察、對比和整理等方式,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數學問題。例如,初中數學教師在講解“平方根”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根據以前學過的知識,請問正方形的面積怎么求呢?如果知道正方形的面積,是否可以求出邊長呢?如果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25平方米,那么邊長是多少呢?通過這種問題式的教學方式,教師逐漸帶領學生走進數學教學課堂。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創設的情境來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一步一步地揭示出所要學習的知識,
這樣學生自然會對數學產生興趣,進而自主地開展數學知識的
學習。
三、通過課堂實踐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而生活又不斷地驗證著數學。在平時的學習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甚至一些需要進一步驗證的數學問題。對于這部分的數學知識,學生往往缺乏嚴謹的邏輯思維和縝密的解題思路,往往會漏洞百出,影響到數學知識的學習。所以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應該學會不斷地積累和歸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及時的整理,同時不斷地發現問題,從數學問題的根源上尋找解題方法。例如,教師在講解“圓內接四邊形和四邊形的外接圓”這一知識點之前,教師應該讓學生在已經學習過的四邊形和圓的知識的基礎上,自己動手進行圓和四邊形的圖形的制造,并讓他們制圖的過程中,思考圓內接四邊形和四邊形的外接圓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也可以讓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之后教師再對所需要講解的知識進行講解,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加深了學生對于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和諧發展的教學環境,不僅僅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教學要求,更是目前時代的需求。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有效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章飛.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初中數學學案設計與案例賞析[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2]辛珍文.初中數學: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新課堂教學的實踐探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