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教學評價;關注;參與狀態;學習方式;
思維活動;數學素養;綜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65—01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師的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正在逐漸形成。特別是教學評價方法的改變,使教學更富有生命力,教學內容更具有延展性,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那么,怎樣才能恰如其分地運用教學評價,并將之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與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互動,從而點燃學生求知的熱情,激活學生的深層思維呢?
一、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
學生的參與是學習活動賴以正常進行和學生自身在活動中得以發展的重要前提。有效的學習活動,應體現為學生的積極參與、人人參與和始終參與。積極參與,就是學生具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積極的學習心態,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活動;人人參與,即每個學生都以主人的心態參與學習活動,個個在學習活動中扮演主角;始終參與,就是學生自始至終以最佳情緒狀態投入學習活動。
二、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習方式直接影響、制約甚至決定著學習活動的效果,因此教學評價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新課標提出,自主探究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通過學生自主實踐、探索和交流,實現學習目標。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活動的本質是不斷地將知識的認知與掌握轉化為學生對問題的探索與解決,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信息,消極地演算、答問,進行任務式的模仿操作,程式化的定向思維,無意義的機械記憶,而是以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在學習活動中出現。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主動觀察現象,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積極研究、探索問題、發現規律、得出結論,并且通過實際運用來驗證結論和解決問題。在整個學習活動進程中,學生不僅探尋“是什么、怎么做、得多少......”的結論,而且能闡明“為什么、應怎樣、該是什么.....”的道理。
三、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
數學學習與思維活動密切相關,這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所在。學習活動的效率與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維的水平和質量。高質量的學習活動,學生的思維應始終處于興奮、活躍狀態,應表現出思維敏捷、靈活、深刻與批判的品質,應是一種積極的互相碰撞和有意義的整合。學習活動中,學生探索問題的背景材料和信息資料,應切合學生學習的實際,富有思考價值和思維含量,問題要相對獨立、層次分明、邏輯嚴密。良好的思維活動,既要有流暢清晰的思路,又必須讓學生在一定的認知沖突與挫折中經受鍛煉;要有漸進的邏輯層次,也要有適當的跨度和深度,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又不至于僵化和定勢;要強化常規性的思維訓練,更要注重思維的求異與創新。
四、關注學生的數學素養
學生的數學素養,除了數學知識和技能以外,還包括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意識、對數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和掌握,是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內涵和結構體系的關鍵所在,也是數學學習的真諦所在。數學學習活動,應當讓學生在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數學技能的同時,體驗隱含于其中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在探索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領悟探索的策略、途徑和方法,并通過親身經歷和感悟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掌握必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并能在后續數學活動中類比推理、舉一反三,從學會數學逐步走向社會數學。
五、關注學生的綜合發展
教育的本質是影響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是通過活動而對外部環境作出反映并獲得發展的,人的發展方向和水平由活動的性質所決定。數學學習活動,應當在促進學生數學知識理解并掌握和數學技能發展的同時,使其智力、心理和個體獲得充分、和諧的發展。具體表現為:認識水平的發展、探究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自主意識的發展、成功心理的發展、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等。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