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菊
【關鍵詞】 小學語文;思維導圖;古詩教學;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079—01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語文教學不僅重視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更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養成,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工具正極大地改變著語文教學模式。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思維導圖促進古詩詞教學以及作文教學進行了實踐和探索。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也稱概念圖,是一種用節點代表概念、連線表示概念間關系的圖示法。它是康乃爾大學的Novak(諾瓦克)博士在1960年代著手研究的一種教學工具。此后它成為盛行于歐美國家的一種思維工具,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將知識可視化,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促進學生思維發展,促使學生大腦有效地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
二、思維導圖使古詩教學充滿意境
1. 思維導圖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低年級的古詩《江南》教學中,學生初次使用思維導圖甚覺新鮮,他們先在紙上畫了個又大又綠的荷葉,稚嫩的圖畫盡顯童真童趣。在這些碧綠的荷葉上,學生又用鉛筆寫了幾句生動的詩句,粗粗細細的漢字筆畫寫出了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這些荷葉之間,學生還用粗線條勾勒了幾條小魚的活潑身影,這些魚兒圍繞著美麗的蓮葉嬉戲玩耍,像詩中的游魚一樣自由自在。學生第一次使用思維導圖,雖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維導圖,但充滿詩情畫意的圖已經讓他們情不自禁地歡喜起來。事實證明,思維導圖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
2. 思維導圖能有效引導學生的思維。中年級學生采用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引導他們的思維。在中年級的古詩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法,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更加透徹了。在他們的思維導圖中,筆者看見了許多美妙的畫面,在文字的襯托下,學生對古詩的喜愛和理解抒發得淋漓盡致,有個可愛的小男生在圖上畫了美麗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兩片碧綠的荷葉上,完成了《飲湖上初晴后雨》的書法體抄寫和《贊美你——西湖》小詩歌的表達,古詩與現代詩歌相得益彰,完美結合。漫步在學生構建的思維導圖情境中,楊柳依依,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妝濃抹的美,都躍然紙上,給了學生無限想象的空間,令人沉浸在歲月悠悠的美好時空里。在這樣的氛圍中,古詩教學輕松愉悅,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經深深印在學生的腦海中。
3. 思維導圖是理性概括的基礎。在高年級,使用思維導圖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維直觀活躍,如在教學《樂府詩集·長歌行》中,筆者繼續采用了思維導圖的模式,鼓勵學生用一邊構圖一邊理解的方式完成。學生把這首詩分成了三個部分,前四句為第一部分,學生畫上了太陽,葵花,小草,一幅“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的圖畫就躍然紙上,十分生動形象。畫筆一轉,季節輪回,第二部分就出現了“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的漫天秋葉,氣氛場景一下子蕭條冷清起來。當然最有趣的要數人生哲理的感悟,畫面上先出現最后兩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詩句,截然分明的情景對比鮮明,緊扣主題。而思維導圖的最后落腳處是一個傷心欲絕的老人畫面,他感嘆光陰似箭,自己學無所成,只有白白地傷心后悔罷了。最后溫馨提示的箭頭,再次告訴每個閱讀者“珍惜時間,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整首詩的主題內容就這樣娓娓道來,學生學習起來自然就輕松自如。
三、思維導圖使作文教學變得駕輕就熟
思維導圖在古詩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三年級的作文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思維構圖,然后再動筆墨盡情表達,這種新穎的作文模式,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就拿作文“未來的家鄉”來說,因為有了思維導圖的鋪墊,學生用文字描述就顯得清晰而流暢,生動而具體,表現了學生對未來家鄉的無限憧憬和向往之情。孫欣怡的“未來的家鄉”的思維導圖更顯板塊式構圖的明朗,中間的版塊是文章的主題,小作者獨出心裁,用花籃式的枝葉裝扮,顯出未來之城的環境優美,然后圍繞主題出現四個大的分支:環境、交通、食品、以及人們的個人素質都成為小作者主要描述的內容,作文的框架自然涇渭分明,給人一睹為快的感覺。經過一個學期的思維導圖式的作文指導,學生更加樂于表達,作文更是妙筆生花,很好地完成了中年級學生的作文要求。
總之,思維導圖的參與式教學,正在改變著如今的教學模式,以一種全新的姿態使語文課堂變成生動有趣、錯落有致、井然有序而極富有挑戰的思維空間。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