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駿
摘 要:文章采用文獻法和邏輯分析法,對健康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作用進行探討。研究認為健康理念是體育教學規范化的前提,也是初中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健康理念可以促進體育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為的科學化,促進學生健康理念的養成,逐步提高學生整體體質和健康水平。
關鍵詞:健康理念;體育教學;初中學生;作用
由于受傳統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及教師自身素質的限制,結合初中生體質現狀下降的現狀,通過調查、訪談和實際教學,筆者認為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仍然存在重技能、輕健康理念的現狀。這種沿襲傳統模式的體育教學已阻礙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各項目標的實現,不能更好地促進初中生的生長發育。學者們對體育教學改革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內容、方法的探索,而對健康理念在維持體育教學中的作用研究不多。本研究在意識能動性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對健康理念與健康水平、體育教學與健康水平關系的分析,進一步明確健康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促進體育教學的科學化發展,實現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基本目標。
1.健康理念的基本內涵
對于健康的理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描述。20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曾就對“健康”的概念作了如下定義,即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圓滿狀態,以及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該定義不僅豐富了生物醫學模式下的健康觀,同時也預示著人類健康的維持是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因此,就健康的內涵來說,生理上的圓滿是基礎,但不是唯一維持健康的因素。筆者通過調查分析,有一部分初中生是屬于亞健康人群,那么如何看待初中生亞健康群體,這樣一個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的學生群又該如何擺脫亞健康狀態而走進健康的行列,其關鍵是樹立科學的健康理念。健康理念不同于健康的概念:第一,健康的概念是對一個各方面都完好的人的狀態描述,有其定量和定性的標準,屬于客觀范疇;而健康理念則是一個人對健康概念的認識,這其中包含對健康標準的靈活運用及自身對健康狀態向往和追求的程度,多屬于主觀范疇。第二,健康的概念和一個人實際的健康狀態并無必然聯系,即熟記和理解健康的概念并不一定能獲得健康的結果;而健康理念一旦形成,就必然會推動個體去追求或實施健康的行為,并在此過程中,個體也就有可能極力避免各種危害健康的因素,因此獲得健康的增進是必然的。
2.健康理念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1)促進體育教學過程的規范化。健康理念是初中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離開了“健康第一”,其他一切鍛煉都是偽科學,都是經不起考驗的。對于體育教師而言,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理念,但如何真正地把“健康第一”指導思想落實到每一節課中去,并保證學生健康地鍛煉、學習,這要求教師不僅僅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還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地“充電”。在備課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如性別、年齡、運動能力、健康狀態等各項指標,進行分組、分層,遵循學生運動時機能變化和運動技能掌握的學習規律,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特別值得需要考慮的是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提前做好預案,教學中及時采取必要的保護、幫助等方法,使每一位學生達到適合自身的運動量,保證教學目標在健康、安全、科學的鍛煉中實現。近幾年,一到秋冬季節,全國大范圍的地區就會出現霧霾天氣,體育老師必須科學地認識它,并引起高度的重視,要及時了解當天的天氣狀況,安排好教學內容、運動量,若霧霾嚴重,要果斷地暫停大課間活動、體育課等一切室外的活動,確保學生健康地運動、運動的健康。
(2)健康理念對于學生而言,是促進學生自身健康水平的根本保證。學生要不斷地學習科學的練習方法,并把學到的健康理念指導自身或是他人,實現教學相長。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的運動項目,挑戰自我的運動能力,在鍛煉過程中,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規律,逐步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在科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也同樣要學會應用科學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并且在鍛煉中獲得關于運動對于健康促進的各種作用以及合理、安全地進行體育活動的方法,進而在理論的基礎上養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隨著體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健康理念思想也深入師生的心里,并被有效地落實到日常的教與學中。對于體育教師而言,健康理念促使體育教學過程更加科學化、規范化,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緊緊圍繞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確保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保證了教學目標在健康、安全、快樂中實現。對于學生而言,健康理念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大腦里,大腦里儲存了大量有效的健康理念,使其通過教師科學合理的安排,結合自身的鍛煉,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從而切實有效地增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更重要地是促進了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提高了他們的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朱梅新,侯建國.體質與健康關系的文化哲學思考[J]農墾醫學,2003(2).
[2]袁貴勇,張美玲.初中生體育鍛煉與主觀幸福感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雜志,2009(10).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