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亞靜
【關鍵詞】 數學教學;生活化情境;問題;實踐化;趣味化;日
記化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08—0123—01
現在的學生雖然眼界越來越廣,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卻越來越懶,不喜歡也不愿意動腦。如果數學教師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擁有更多的機會從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學習數學就不再是困難的事情。作為數學教師,如何給學生一雙用數學看世界的眼睛呢?
一、把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給學生一雙親近和喜歡數學的眼睛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讓學生們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這么豐富的數學知識。如,超市購物、公園游玩租船等實際問題中都需要用到估算的知識,進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其次,可以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創編問題和試卷,并相互解題。這樣,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產生情感共鳴,進而積極探究所學知識。
二、把數學問題實踐化,給學生一雙感知數學在生活中價值的眼睛
學習數學的目的之一就是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獲取知識。
例如,在學習“統計知識”時,可以讓學生利用雙休日時間調查家里每件家用電器每天、每月、每年的耗電量,教會學生如何去省電和節約用水,還可以讓他們去統計學校或家附近十字路口車流量的數據等等。實踐證明,這樣教學,既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使他們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把教學問題趣昧化,給學生一雙發現數學樂趣的眼睛
1. 擺一擺、畫一畫。比如,在“倍數的認識”教學中,可充分利用擺小棒和畫線段圖來加強對倍數的認識;再如,“烙餅問題”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感知,體會數學的奇妙。
2. 給學生講一些相關的教學故事。如,曹沖稱象、雞兔同籠、打電話的故事等,不僅讓學生學會簡單的推理,還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3. 利用數學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了學生記憶。如,不足為奇——偶數;再見吧,媽媽——分母;考試不作弊——真分數;中秋明月——圓;車站告示——乘法;大同小異——近似值;五角——半圓(元);七天七夜——周長;夏周之間——商;五四三二一——倒數;周而復始——循環;互盼——相等。
四、把數學作業日記化,給學生一雙發現記錄數學奧秘的眼睛
數學日記改變了數學作業形式單一、千篇一律、內容單調的現狀,是一座架起生活與數學的橋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一種有效促進學生數學學習的很好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也有利于加深學生與教師的情感,減輕學生學數學的心理壓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寫數學日記。數學日記的內容可以是當天所學的重點和難點,可以是自己不懂的知識點,也可以是自己學習過程中的一些看法和意見。
總之,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帶著學生走進數學的天地,讓數學根植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課內外知識與生活相連,讓學生感知生活,讓學生親近數學,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