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颯
摘 要:神話作為文化的源頭,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洪水神話故事,由于地理環境,意識形態,人文精神和信仰的不同,每個民族的神話都各具特色。因此,本文將從洪水的成因、避水及洪水后的人類再傳和洪水認識價值幾個方面研究希臘洪水神話與漢民族洪水神話的異同。
關鍵詞:中國古代;古希臘;洪水神話;比較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02
一、中、希洪水神話故事概要及其研究對比
大禹治水神話講的是在傳說的堯舜時期,由于洪水泛濫,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為了百姓生活,鯀盜取天帝的息壤來堵洪水,被發現后被祝融殺害于羽郊。三年后鯀的肚子突然裂開了,生出了大禹。舜帝即位以后,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大禹總結父親治水經驗,采用疏導的方式來治理水患,從而使水患得以平息。
丟卡利翁洪水神話講的是在傳說中的青銅末代時期,由于人類的貪婪粗暴引起了宙斯的嫉妒厭惡,因此用洪水淹沒整個人類世界作為懲罰。由于丟卡利翁夫婦被其父親的提前告知,便提前做了一個箱子從而幸免于難。他們在箱子里隨著水流追中漂泊到了帕納斯山。獨自存活使他們深感孤獨,于是便想上帝祈禱,最終在圣人的啟示下將石頭拋向身后,男人拋出的石頭變成了男人,女人拋出的石頭變成了女人[1]。自此之后,人類才再次重現世界。
1.洪水起因的不同
希臘洪水的成因是由于人類的貪婪、粗魯且不虞城,因此宙斯才會想要毀滅人類。丟卡利翁夫婦得救的原因是其父親普羅米修斯的提前告知,而做了提前準備。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為人善良,忠誠于上帝,對生活充滿希望。人性的丑惡本來就抽象難辨,而在宙斯的評判標準就是是否忠誠于自己。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中沒有說出洪水的成因,把洪水當做一種自然災害,故事中沒有天神干預,沒有幸存者,只有人民同災難的頑強斗爭。
2.“以神為本”與“以人為本”
希臘的洪水神話故事表現了他們崇尚上帝,把一切的意志都歸結于神的意志。洪水的懲罰是由于違背了眾神之首宙斯的意志而降給人民的災難。而最后人類的再生也是由于神的啟示。由此可見,神的創造能力與毀滅能力的強大,顯現出了一種“以神為本”的文化精神。另一方面,希臘人性情樂觀,崇尚自由,崇拜知識和力量,具有很強的自由主義精神,他們以一種感性直觀的方式對待自己的信仰,因而他們所塑造出的神的形象也是形色各異,生動活潑的[2]。而在中國大禹治水神話故事中,對于洪水的起因卻沒有做詳細的說明,而是強調“欲以人力抗制自然”,中國的神話則建立在人性化的精神之上,是一種帶有“以人為本”傾向的文化體系[3]。大禹治水反映了人性善良與博愛的一面,神與人平等相處,反映了中國神話中人世的平衡。
二、中、希神話故事中的道德意識的差異
希臘丟卡利翁洪水神話的“天神懲戒”的主題,明顯滲透著“懲惡揚善”的人類道德觀念。在其神話故事中把洪水的起因歸于天神的懲戒,這基本上是把階級社會的道德觀、宗教觀附加在神話之中。其中在神話故事中,由于普羅米修斯的提前告知,丟卡利翁夫婦擁有了逃脫洪水的準備,這就是在神的指引下才免于災難,這也體現了一種宗教寬容精神。當人類在被神所創造的時候,便被賦予了一種道德使命,這是神對于人類的一種控制和約束。人類需要追求真善美,杜絕假惡丑,人類的思想和行為都必須屈服于神的意志。這種意識一定程度上為希臘的統治階級帶來了便利,更容易的去統治人民。
大禹治水神話教給后人的是面對困難不能逃避,而是要同災難斗爭到底。反映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堅強勇敢,我們對于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英雄的崇敬和愛戴。他們是人,而并非是神或上帝。治水成功的大禹登上了社會權力的頂端,成為百姓擁戴的萬民之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社會生產方式來都是以農耕為主,農業的收成情況基本上取決于氣象災害。[4]水災的治理成功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礎,大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這就反映了
希臘神話中,神是人類的創造者,也可以是人類的毀滅者,關鍵就是看人類是不是敬畏神,信奉神,事實很明顯,在宙斯面對貪婪粗暴,不虞城的人類時,對他們作出的懲罰就是毀滅他們。由于人類道德的缺失,宙斯才會用洪水之災來毀滅人類。而對于一直心地善良、對神靈敬畏有加的丟卡利翁夫婦,則是對他們網開一面,放其生路。對于大禹治水而言,洪水的起因和人類的道德并不相關,它是一種自然災害,也不是神給人類所降臨的災難。因此,對于這種自然災害的解決人們靠的是勇敢面對,齊心協力。
三、中、希神話故事中所產生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內涵的差異
洪水神話讓人們在思想中形成了一種認識,就是人類過去曾經歷過一大巨大的浩劫,人類也因此差點在世界上消失。也是為人們解除了我們是“由何而來”的思鄉困惑,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并無實證考究。但是它的功能就是給世界各民族提供了一個認識自然,認識人類自身的思維模式。這種模式清楚了解釋了人類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現象,讓人們能夠在思想上有一種認識。而這種認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民族特色精神而得到傳承發展。這其實也為各個統治階級在治國之道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從而方便統治者管理國家,最終就形成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質。
中國的大禹治水神話,面對洪水的來臨,人類不屈服,積極尋求治水之道,表現了一種拯救民生的積極意義,著重的表現了人類的智慧和斗爭精神。在治水的過程中大禹在外八年全心全意治理水患,曾經三次路過家門而沒有進去,可以說治水大禹可謂是殫精竭慮,身先士卒,將個人安危與生死置之度外。他治水的方法和其父完全相反,他順應自然,經過大量考察經驗之后將原有的河道加深,然后順應水流加以疏通。最終,禍害人間的洪水制服,隨之一個不辭勞苦,為民除害而又充滿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華文化史上豎立起來,他的偉大精神世世代代影響著后代的炎黃子孫。另外,大禹治水神話故事體現了我們祖先的一種實干精神,面對災難,即使環境多么惡劣,他們也沒有怨天尤人,只是想盡一切辦法努力地去抗爭,克服困難,為自己能夠生存下去而努力奮斗。我們的民族能夠屹立世界民族數千年之久,靠的就是這精神。
希臘洪水神話卻無治水情節。丟卡利翁夫婦在面對災難過后的世界時,是哭訴并抗議宙斯的淫威,最終通過自己的真誠,解答神諭最終實現自救。這種人本思想充分體現了希臘人民的自我意識和主動意識,希臘文化強調神人對立,因而與中國具有不同的對待自然的態度。[5]希臘神話表現出希臘民族從古到今都是把神供奉為一切事物的淵源,一切屈從于神的意志。我們知道,希臘由西到東分別瀕臨愛琴海、地中海以及伊奧尼海,氣候條件四季如春,而且希臘人生性樂觀,追求自由,長期從事與航海冒險活動,因此,希臘人形成了一種追求自由和現實以及敢于冒險的勇敢精神。
洪水神話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性文化母體,雖然中、希兩個民族的地理、文化、氣候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但是對于生產力和生產條件極其落后的遠古時期,兩個民族都度過了可怕的災難時期而未被擊垮。希臘神話人類的再生是在于丟卡利翁夫婦對上帝的虞城,從而感動宙斯。希臘神話是西方文學的典范,希臘文化是西方文明的搖籃,在西方文明發展的歷史上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大禹治水說呈現的“人定勝天”的勇敢精神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呈現。從遠古社會時期到如今,兩個民族的文化影響在人類歷史的星空中光彩熠熠,交相輝映,對于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有著強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毛燕靚. 中國與“兩希”洪水神話的比較研究——以鯀禹治水、諾亞方舟 、丟卡立翁洪水神話為例[J]. 劍南文學, 2013(5).
[2]王三義. 試析洪水神話的世界性及其認識價值[J]. 遼寧大學學報, 2006(1).
[3]王進明. 論中國上古神話中的自然觀[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 2006(2).
[4]鄒明; 李方軍. 中西洪水神話比較芻議[J]. 安徽文學, 2011(2).
[5]宗凡滟. 中國神話與“兩希”神話比較[J]. 中國校外教育,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