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潔 孟玲
【摘要】支架式教學強調學生為中心,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搭建合理的支架,把寫作過程中的任務加以分解,為教師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指導。本文依據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最近發展區理論為指導,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根據學生英語寫作水平的最近發展區建立合理的支架,旨在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 英語寫作 最近發展區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民族師范學院2015年度校長科研基金項目“藏漢英三語背景下藏族大學生英語學習現狀研究”(14-20)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3-0109-02
一、引言
英語教學中,英語寫作一直是最薄弱的一環,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寫作能力,許多專家對建構主義學習觀進行了討論。在此基礎上,可以將建構主義教學方法和過程應用于英語寫作課。支架式教學以支架的鋪助方法自引入到教學以來,在國外教學中成為一種非常流行的教學模式,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在國內,也被很多學術和教學人員關注和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已經成為研究者和教師共同關注支架式教學法的主要目的。本文從支架式教學應用于英語寫作的五個基本環節、以及該模式對英語寫作教學的影響因素和啟示進行了研究分析,得出采用支架式教學法指導英語寫作的有效性,并根據該教學模式對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幫助進行了探討。
二、英語寫作教學現狀分析
(一)傳統寫作法的局限性
傳統寫作教學中,最為顯著的是成果教學法,這種教學法注重寫作的最終結果,尤其是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尤為明顯。該教學法注重運用語言知識,強調詞匯、語法以及句法的正確運用,通過老師講解范文學生進行模仿。如老師都會給出一套寫作模板,給出開頭和結尾的表達方式,結果學生寫出了的作文都是換湯不換藥,這種現象在議論文的寫作中尤為明顯。傳統的寫作方式有效的加強了學生學習寫作的格式以及對語法、詞匯等知識的掌握,但提高寫作技巧并不僅僅是這些因素可以解決。
(二)教師教學設計和方法存在的不足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只關注不能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只關注語言訓練,習慣于一味地講解理論而忽視實踐的重要性,已經習慣訓練學生的固定思維,如教給學生整齊劃一的三段論式的文章結構,甚至為學生制定了固定的詞匯和句型,這種教學方式實質是對學生的創新和邏輯思維能力進行了束縛,教師仍處于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壓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三、支架式教學模式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一)支架式教學模式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
本人利用學校組織的教育實習機會,在實習單位臨潭縣第一中學對初一(3)班的學生進行了支架式教學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教學實驗,該班共48名同學。通過實施支架式教學,打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弊端,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通過師生互動、學生之間協作學習,幫助學習者獨立完成任務。支架式理論最被大眾接受的是五階段模式,分別是搭建支架——進入情景——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
(二)支架式教學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的基本環節
第一環節:搭建支架。在英文寫作的教學中,教師可在教學前講解與主題相關的文體寫作知識和寫作策略,也可分享相關美文,達成構建概念的目的,也就是形成大腦風暴(brainstorming)。第二環節:進入情景進入情境是指將在老師引導下,學生進入特定的與將要完成的任務有關的問題情境。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可以運用設計問題、布置任務和提供背景知識的方式來開展教學。第三環節:獨立探索。為了讓學生在此階段的學習中取得成效,在最初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使其沿框架逐步攀升。最后,對學生的幫助可以慢慢減少,爭取讓學生達到無需指引而攀升的效果。第四環節:協作學習是指小組之間的協商學習和討論學習。討論可以是對原有的概念和觀點在內容上進行補充或刪除,也可以是對結構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使原來復雜的問題變得清晰、明朗起來。此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按觀點相似性進行分組,即把觀點基本相同與不同的學生各分成一組,讓學生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補充、刪減與調整,從邏輯上對自己的篇章結構安排進行優化。第五環節:效果評價。在學生經過討論,對自己的作文優化之后,隨機對正反兩觀點的作文隨機抽取點評,先讓學生自己評價,然后小組成員互評,可以讓學生圍繞某一類別的錯誤,互相指正、修改。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詳細點評作文的語法和結構,避免學生再次發生此類錯誤。
四、英語寫作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因素
(一)支架建構的合理性
目前,教師將支架式教學應用于英語寫作教學的模式在國內還沒有普遍被使用,所以,搭建什么樣的支架,如何搭建支架就非常重要了,加之學生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老師要全部掌握也是很困難的,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反復的進行實踐,通過實踐掌握豐富的經驗。
(二)支架建構的有效性
教師發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在其范圍內為跨越最近發展區搭建腳手架,該支架撤除太早,對學生建構知識不會起到有效的作用,撤除太晚又使學生變得被動,控制權又落到了教師手中。所以必須在學生自己形成建構意識后,及時的撤除支架,并不留下痕跡,避免學生被動地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五、支架式教學應用于英語寫作中的啟示
(一)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
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多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去,因為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如果直接讓學生去完成某一項任務,學生往往會無從下手。而當老師設置了引導學生建構知識的某個支架后,學生就會很容易的找到解決問題的著手點,進而找到一步步解決問題的出口。
(二)重視教師在課堂活動中的引導作用
教師在不斷給學生提供各種不同的活動同時也要給予學生相應地指導。老師的指導作用主要體現在引導方面,因為學生可能會對任務的理解不是那么準確,產生偏差,而在這時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引導就如黑夜中的燈塔一樣給予學生一個方向。
(三)教師根據最近發展區搭建合適支架
教師構建一個合適的支架要根據最近發展區。教師布置的任務不易太難,也不應過于簡單,應適宜,確保通過老師引導和自身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務。教師應在初期根據學習者現有的水平搭建起合適的支架而在學生建立起對知識的建構后立即撤去支架,讓其獨立完成任務(Laura E.Berk,2005)。老師設置的支架必須是合理的,要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前提,這樣設立的支架才是有幫助的,也才會起到應有的效果。
(四)教師要善于鼓勵協作學習
教師還要善于鼓勵學生之間的協作學習,可以組成學習小組,這樣不僅促進成員之間合作學習,有助于學生發現他人的優點和缺點,學會欣賞他人,在此基礎上相互取長補短;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促使學生之間能互幫互助,協作學習。
(五)注重學習者自己建構認知結構的過程
教師在評價時,應注意將學生的寫作過程與最終結果相結合起來,評價要以肯定和鼓勵為主,增加學生的信心和對寫作的熱情,提高寫作興趣。
六、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研究,認為支架輔助于英語寫作教學具有明顯的效果。促使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到英語寫作活動中去,增強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用英語交流、表達和思考的能力;最后,在教師方面,也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對提高教師教學創新能力也有很大幫助。
作者簡介:
白潔(1983-),女,甘肅夏河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少數民族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