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勇
(合肥市興園學校 230081)
摘要:小學德育教育并非一個獨立的學科,它是通過小學語文教育來實現的,因為大量的德育資源都是蘊含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的。因此,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給學生講解語文的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課程的學習,還要注重對學生德育教育的滲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德育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著學生是否能夠茁壯地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引言
德育教育作與其他基礎文化課教育相比,對小學生來說更加重要。假如一個學生他的各們學科都學習很優秀,但他在德育上誤入歧途。那么,無論是對于社會還是對于他自己,那將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夠充分地將語文教學和德育教育結合穿插起來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消化語文的基本知識,也引導學生樹立起了正確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成功地滲透德育教育,這是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人將簡單闡述自己的結合本人的一己之見。
1、小學語文教師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來滲透德育教育
眾所周知,教師就如一個媒介,是科學文化的傳播者;學生就如一個接收器,是科學文化的塑造者。特別是小學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不成熟,加上社會環境中存在多元的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不可避免的使小學生受到誤導。所以,作為教師本人,其道德行為都在給學生起著引導性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要適應教育發展的趨勢,注重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發揮榜樣的力量,為人師表,德才兼備,以身作則,使學生通過日常生活學習的耳濡目染,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2、小學語文教師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滲透德育教育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教導基本都是他們心中不變的鐵理,教師在他們心目中也基本是楷模。反過來,教師也要不負學生所望,樹立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最大限度的給學生以關懷和關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據調查問卷顯示,小學生如果和教師關系處理良好,那么其相應的文化課程也學習比較優異,因為他們愛屋及烏的思想,決定了他們對待該門學科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然而然,學生的成績優異也在情理之中。反之,如果學生與教師關系緊張,那么就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或產生抵觸心理,出現厭學現象,其心思不在學習上,學習成績自然也差。小學教師要以博大的胸懷去包容學生,即便學生出現錯誤,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使學生正視自己的錯誤,克服對教師的畏懼心理,懂得知錯而改,教師以鼓勵為主,幫主學生樹立自信心。
3、小學語文教師創設教學情景,滲透德育教育
語文的學習雖然是文字化的表現形式,但其實質是將藝術形象化的表達。如果把語文看作是簡單的說教與灌輸,那么就大錯特錯了。語文的特點就是將其所要反映的思想通過生動、具體的形象展現出來。當下最流行的應用型交互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合理地創設教學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活躍課堂氣氛,形成交互式的教學模式。舉個例子,在以前教學實踐中,記得學習《狼和小羊的故事》這篇課文時,我們讓不同的學生來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學生有聲有色地對白和恰到好處的肢體動作的表演,使課堂氣氛出現前所未有的活躍景象,學生們表現地興致高昂,精神飽滿,不僅理解了課文內容和中心思想,同時還啟發學生從中提高了自身的德育素質。再如,對《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的學習,首先讓學生先自己默讀一遍課文,了解課文的大體意思,然后教師通過點名,讓不同的學生來分別扮演狐貍與烏鴉,按照課文中的狐貍與烏鴉的對話,加上形象地語氣表達及肢體語言的配合,彷佛課文的情景再現,逗地學生笑得前仰后合,使學生在歡樂中學到知識,受到啟迪。讓德育教育滲透于日常的教學當中,培養了學生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齊頭并進。教師在課堂中通過運用創設教學情景這樣的方式,無論對語文教育還是德育教育,都摒棄了傳統的教師給學生被動式地灌輸知識的模式,而是變成了學生主動式地去學習去探究去領悟,教學方式上的不同自然帶來效果上的截然不同。
4、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欣賞課中,滲透德育教育
之前我們提到過,語文的實質是將藝術形象化的表達,特別是對于很多寫景的富有欣賞性的課文來說,蘊含著濃濃的藝術美感。教師在教學設計中,為了能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課文的風景如畫的感覺,就要在備課時花心思去搜集課文中描寫的相關景色的圖片,然后通過使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圖文并茂的藝術魅力。例如,《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課文,因為文中提到很多小動物的腳印,諸如,小雞畫竹葉,小馬畫月牙,小鴨畫楓葉等,但是我們日常很少去觀察不同動物的腳印到底是什么樣子,而通過課文中大量的比喻修辭手法,使大部分學生大概明白每一種動物腳印的樣子,但對于一小部分部分小學生來說還是比較難以理解,他們有可能也不知道楓葉是什么樣,所以更想象不出小鴨的腳印的樣子。這個時候,教師通過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出事先搜集好的小鴨的腳印,就會讓學生恍然大悟,這些生動形象的圖片或許將激發他們的繪畫靈感及興趣。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也會啟發學生培養自己的觀察力,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又如,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帶領學生領略了小興安嶺的四季如畫的美麗景色,即便再優美的文字描述也抵不過圖片展示的直觀,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給學生放映小興安嶺四季的圖片,一方面讓學生欣賞圖片展現的濃濃的藝術美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學生將課文與圖片對比,尋找課文中提到的不同的動物或植物,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樹立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德育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的德育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在學習或欣賞課文時,抓住一定的契機進行滲透式的德育熏陶。
參考文獻:
[1]李淑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5:143-145.
[2]劉立闖.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心得[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3,02:365.
[3]李霞.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學周刊, 2011,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