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秋
(錦州市委黨校)
摘要: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必須建立健全信訪長效機制。采取的措施:建立健全信訪責任追究制度,規范信訪輿論的正確導向,完善信訪事項的接訪和調處機制,建立健全信訪救助體系,建立健全涉法涉訴的信訪體制。
關鍵詞:信訪;長效機制;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信訪問題一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大量社會矛盾和問題直接通過信訪渠道反映出來,信訪工作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信訪形勢不容樂觀。積極探索和正確把握信訪特點與規律,不斷完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及時有效地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努力實現信訪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科學化,為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建立健全信訪責任追究制度
第一,要研究制定全市信訪工作責任追究辦法,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在信訪工作中的作用,既要加大對不嚴格執法、不依規辦事的部門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追究力度,又要加大對處理信訪問題不作為、亂作為、不敢作為的責任追究,使各部門對信訪問題不敢懈怠,讓信訪人信服政府的行政行為。同時,將企業主體納入責任追究對象,建立健全嚴格的開發企業市場準入和退出、市場懲罰、風險約束、資金監管等長效機制,目前我市涉及的許多城鄉建設類的信訪案件大多是因為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亂用地、亂掛靠、亂拆遷、亂施工等現象引起的。
第二,要建立信訪工作投訴站,明確規定信訪人對接訪人服務態度惡劣、辦理信訪事項不作為、亂作為的,可以向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投訴,紀檢監察機關要按自己的職責權限開展調查,并對投訴人給予負責任的答復。
第三、要完善政府誠信體系建設,使政府有諾必有果、有政策規定必須兌現,不因領導干部的更換而改變,否則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規范信訪輿論的正確導向
首先,要完善信訪程序公開工作。要制定科學、合理、依法、透明的信訪工作程序,利用報欄、電視、網絡等媒介,對受理范圍、辦理程序、辦理注意事項等全面進行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同時對群眾反映的問題,要力爭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答復,杜絕一轉了之現象。其次,要建立信訪人法制宣傳教育機制,幫助群眾樹立依法信訪的思想觀念,引導上訪人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并通過合理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正確行使信訪權利解決自己的利益矛盾。最后,要建立新聞宣傳機制。借助新聞宣傳增強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性,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同時,對那些借上訪為名,采取纏訪鬧訪等手段以達到不正當目的的人員,在依法處理的同時要通過媒體公開曝光,在全社會營造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依法信訪的良好氛圍。
三、完善信訪事項的接訪和調處機制
第一,建立和完善信訪接訪機制。錦州市信訪局在實踐中建立了一系列信訪機制。首先“五位一體”的接訪機制。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老百姓直接到信訪大廳上訪,向信訪大廳接待中心反映問題,二是接待來信訪(不貼郵票)三是接聽群眾電話訪,信訪群眾可以直接撥打12345服務熱線,24小時全天服務。四是網上接訪,政府設立網站,上訪群眾不用出門可以直接上網向有關部門反映問題。五是視頻接訪。市信訪局的信訪大廳設置在線視頻,老百姓反映問題,直接通過視頻的方式轉到省信訪辦。這“五位一體”的接訪機制,使得老百姓從多種渠道、運用不同手段向政府反映自己的利益訴求,表達自己的意愿和建議。既方便了百姓,又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
第二、建立了領導下訪和報案機制
根據“誰接訪,誰負責”的原則,各級領導在下訪過程中受理的信訪案件,其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協調、化解和處理。對那些容易影響社會穩定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對那些長期遺留的信訪積案、“釘子案”“骨頭案”,對那些進京、赴省的集體訪和非正常上訪反映的信訪事項以及涉及政策層面的重大利益矛盾和突出問題,采取一包到底的辦法,直至罷訪息訴。對能夠當場處理的問題,給予當場解答或提出處理意見,責成有關部門及時辦理;對需要進一步調查了解和研究處理的問題,提出意見, 責成有關部門及時處理;對情況復雜、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重大疑難信訪問題,提出處理原則與思路,交由信訪協調會議商議解決。
第三,建立和完善信訪調處機制
為了有效處理解決一些棘手的復雜案件,目前,我們錦州市信訪局從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并建立了信訪大廳的“四級”調處機制。第一級是由涉事部門來處理。當老百姓到信訪辦反映問題時,涉及到哪個部門的案件,就把那個部門的領導請到信訪大廳,專門由市里的職能部門負責處理這些案件。第二級是信訪主任親自接待。當第一級調處不順利或遇到問題時,再由信訪主任親自負責督辦和處理。第三級是聯席會議調處。當第二級調處還是沒有解決好,就由信訪局主管副局長、秘書長等召開信訪聯席會議聯合處理和查辦。第四級是向市政府打報告。當一些復雜的信訪案件不能通過前三級的調處得到處理和解決時,就必須向市政府打報告,由市政府拿出方案和辦法親自解決。
四、建立健全信訪救助體系
一是在市、縣建立“信訪救助基金”。“信訪救助基金”經費的籌集來自于社會籌集、捐資和財政部門投入,列入專戶、專款專用,由地方信訪維穩部門管理,并接受財政、審計部門的專門監督。由信訪聯席會議負責召集相關職能部門制定信訪救助辦法和救助方案,確定信訪救助對象及救助資金數額。由信訪部門負責信訪救助對象的甄別、篩選、報批等工作。由財政部門負責信訪救助資金的預算立項、審核撥付和財務監督。救助資金發放時,由發放單位和被救助人簽訂協議,確保其停訴息訪。二是在市、縣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將因國家公益事業或資源開采造成的失地農民、房屋拆遷戶確因生活困難的,納入生活困難救助保障對象,并對涉及面廣的村組實行產業重點扶持,拓寬后續發展渠道,增加群眾收入,從源頭上解決群眾后顧之憂,促進信訪問題的解決。
五、建立健全涉法涉訴的信訪體制
涉法涉訴類信訪案件涉及公、檢、法、司、民等各個部門,且該類信訪總量居高不下,上升幅度在信訪總量中所占的比重頗高。其中對審判機關裁判結果不認同和生效判決長期得不到有效執行的信訪,屬于涉法涉訴信訪的主流。有的是經過司法程序完全能夠得以解決的事件;有的是法院已經判決生效的民事案件,結果出現了“執行難”的情況;也有的是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在法與理矛盾面前無法平衡的事件。這些事件最終都被推到信訪部門,老百姓總想通過一些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得到一個合乎情理的解決辦法。這就給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解決此類信訪矛盾糾紛帶來了諸多的困難。采取的辦法:一是健全訴訪分離、依法處理工作機制,把涉及民商事、行政、刑事訴訟權利救濟的事項與訴求從普通信訪中分離出來,由政法機關依法處理,不得通過信訪推動訴訟程序。二是各政法機關依法承擔起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主體責任,依法受理、依法辦理、依法裁決、依法答復和告知,不得超越法律底線解決涉法涉訴問題。三是加強對人民群眾依法維權意識的宣傳引導,形成全民學法、全民懂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