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然
摘要:對于稅源實行具有專業化方式的管理,能夠把稅源管理職責及流程通過在不同級別、崗位以及部門之間進行科學性的分工和合理配置,把存在的稅源收取風險的理念和應對方法貫穿稅源管理全過程。為適應經濟稅源狀況,優化征管資源配置,完善信息管稅機制,強化權力監督制約,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推行稅收管理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現結合威海市實際,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就深化稅源專業化管理進行如下思考:
關鍵詞:稅源;專業化;管理;思考
一、稅源管理存在問題及產生原因
(一)重點稅源監控力度有限,個體稅源分散難以監管
重點稅源規模較大,業務來往十分復雜,對征管人員的業務要求很高,受稅務機關征管力量的約束,無法對重點稅源形成全面且有力的管控體系。個體稅源具有規模較小、流動性大,涉及行業眾多,經營變化快等特點,同時絕大多數沒有設置健全的經營賬簿,沒有完整的經營資料,核定定額時缺乏準確的計稅依據,對個體戶的管理投入精力較大、成本較高,在現階段人員較少的情況下,對個體的管理更顯得力不從心,個體管理不到位現象比較嚴重。特別是起征點提高后,對臨界點戶的管理難度更大。
(二)稅源監控針對性不強
稅源專業化管理是當今國際上通行的、最具效率的稅源管理模式。就目前來看,存在著整個監控環節脫節,并且存在著單一的監控模式。目前只是對業務完成后的靜態信息總結分析,相關性存在出入,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不銜接,造成了其真實性和準確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在過程管理上缺乏事前、事中動態監督分析。在目前大數據具備的情況下,仍然為形成稅務、企業及金融等信息共享制約機制。
(三)稅源管理監控手段單一,涉稅信息采集存在偏差
稅收管理員主要以電話咨詢、下戶了解等監控方式為主,手段單一,信息采集的科學性、真實性不夠,對納稅人經營活動的監督有限,相關部門之間所掌握的納稅人信息不能及時傳遞,無法準確廣泛獲取納稅人的全部信息,因此很難預測轄區內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以及經濟發展趨勢做出準確的科學預測。另一方面相關法律法規制定不周全,在獲取的納稅人報送稅務機關提供涉稅數據和資料的質量也五花八門,因此無法真實完整的反映稅源狀況。
(四)組織結構問題影響稅源監控的質量
一是各層級之間存在“多頭管理、多頭下任務”的狀況。從縱向來看,現行的管理體制呈現“倒金字塔”結構,部門較多,在下達任務時沒有統籌管理,基層在收到的信息也是需要甄別分析,造成大量人力物力浪費。日常工作中基層分局收到的臨時性的工作事務頻繁,工作壓力大,忙于實際工作,比如大量時間需要應付填表、報表、統計、分析以及其他與本工作相關聯的事務,不能到企業駐地進行實地調研,充分對轄區內的企業進行全面解剖分析,對企業存在的問題也只是通過表的分析,效率和結果大打折扣,因為納稅人會計核算需要和存在主觀故意,對其提供的有限的納稅資料進行納稅評估效果不明顯,稅收管理員的正常職責被嚴重削弱。另外,分局稅收管理員業務素質普遍偏低,基層稅收管理員需要上級指導才能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監控報告也是“閉門造車”,導致稅源監控不到位。二是各環節之間協調配合不夠。從橫向來看,稅收管理的各個環節相互脫節,稅收征管、稅源監控、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各環節之間業務銜接不順暢,沒有明確的制度約束,無法實現有機的聯動,阻礙了稅收征管整體效能的發揮。雖然實行“窗口受理、內部流轉、限時辦結、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務,有效減少了納稅人多頭跑的情況,但是內部流轉的有序性值得商榷,業務流程不清晰、責任不明確、各部門間相互推脫的情況仍然存在。
(五)新興納稅戶數日益增加,一線稅收管理力量不足
隨著威海市經濟發展,近年管戶持續增加,而一線稅收管理力量變化不大,人員短缺,征管力量不足,部分行業存在橫向管理不到邊、縱向管理不到底的現狀,有限的管理力量與日漸龐大的納稅群體間的比例日益懸殊,一些新興稅源得不到扶持和挖掘,現有稅源得不到保護和鞏固。
二、加強稅源專業化管理的建議
(一)轉變思想,科學創新
稅源專業化管理的不斷成長,也需要充分借鑒管理思想和其他先進經驗,防范風險管理的發生,就需要利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利用績效考核讓有想法、能干事的人走向前臺,用科學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納稅服務、以稅源管理目標為準繩,克服在稅源管理過程中存在的有失真實性的問題。
(二)規范制度,切實保障
建立目標管理機制,明確崗位職責,完善考核辦法,切實提高責任意識,規范執法行為,為專業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動力。
(三)強化評估,科學管理
加強評估結果的應用,為納稅人規范財務管理,正確理解運用稅收政策提供納稅輔導和風險提醒。
(四)統籌協調,信息管稅
稅務機關也是一個有機整體,應加強各稅務機關以及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更要加強外部溝通,充分利用信息手段綜合治稅和協稅護稅。
(五)加強培訓,人才征管
在合理設置專業化管理崗位的基礎上,注重人才與崗位的匹配,突出崗位成才,在工作崗位上鍛煉人才,在日常工作中鼓勵職工在崗自學與互幫互學相結合,注重基層干部和年輕干部的價值、潛力開發。加強教育培訓,注重稅源管理專業化人才專業技能的提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增強專業人才技能,構建一支業務能力強,管理能力過硬以及具備一個高標準的稅源管理方面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