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弓炎
摘要: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是推動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張家口正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及冬奧會三大歷史新機遇,如何通過人才發展助力張家口區域發展是具有研究價值的重要課題。本文將對張家口人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人才引進、培養及激勵等改進建議,以期對張家口區域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區域經濟;人才發展;人才引進;人才培養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關系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影響區域經濟改革發展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人才”的內涵不斷豐富,如何提高人才素質,創新人才機制,創優人才環境,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人才發展是每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亟需考慮和不斷優化的重要課題。
張家口地處河北省西北部,是冀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也是連接京津、溝通晉蒙的交通樞紐。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張家口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才開放,從發展步伐上明顯落后于其他地區,是河北省以及北京周邊貧困人口最集中的地區,是全省扶貧攻堅的主戰場。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7月29日,經國務院批復同意,張家口成為我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示范區,2015年7月31日,北京聯合張家口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這些歷史性重大事件無疑為張家口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人才發展是幫助張家口實現歷史性跨越的重要資源和影響因素,如何抓住并利用好人才這一特殊且重要的資源,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探討及實踐的課題。本文將就張家口人才發展的現狀進行剖析并提出相關改善建議,以期對張家口區域經濟、社會及文化發展做出貢獻。
一、張家口人才發展現狀分析
人才資源作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成為各區域爭奪的焦點。我國許多地區在依靠教育加速培養人才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吸引人才,參與人才爭奪。發達地區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優厚的待遇以及優越的科研條件等,紛紛放寬移民定居的限制,形成了對全國高層次、高技術人才的吸引力。這種地區發展不平衡,使經濟發達地區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和主動權,而經濟欠發達地區由于受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及人才流動機制等諸多因素影響,常常處于被動和劣勢。
新近出臺的《張家口市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描繪出我市將在“十三五”期間建設一個戰略清晰、技術先進、產業領先、安全可靠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信息化示范城市的宏偉藍圖。該規劃指出“爭取通過五年的努力,張家口市信息化水平躍居全省前列,并積極打造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信息化示范城市。信息化在經濟發展、政務建設、城市管理和社會服務等各領域全面深度融合滲透。”這一宏偉目標對人才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張家口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加之人才發展環境不盡如人意,在面臨新的歷史機遇環境下,原有的人才發展問題更加凸顯,這一現狀要求我們要以更加清醒的頭腦認清現實并總結現有問題,以求在人才發展方面有所改進突破。本文根據近年來張家口人才發展的數據及事實,將人才發展現狀及問題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人才數量不足,特別是科技人才緊缺
截至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為442.17萬人,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7.56萬人,占常住人口6.23%。現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5名、省高端人才3名、省“百人計劃”專家1名、省“巨人計劃”創新創業領軍人才7名、省管優秀專家12名、省級農村青年拔尖人才10名、省科技型中小企業“雙百人才”10名、省百名科技型民營企業家4名、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名、省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名、市級拔尖人才98名、市級優秀人才130名,以上數據顯示出人才數量不足,人才占比過低,特別是科技人才緊缺,暴露了人才發展問題的痛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機遇下,張家口將根據自身的地緣優勢,力爭在生態、交通、科技、教育、金融等領域與北京進行合作,各領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缺口與現有人才數量不足將成為制約張家口區域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
(二)人才“吸虹現象”導致人才流失嚴重
人才流動的根本原因是人才自我實現的需要和對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主要受到個人、單位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個人因素主要指收入、住房、家庭、人際關系等。單位因素主要指工作環境、同事、直接上級及人才培養等。社會因素主要指城市環境、公共設施、發展機遇等。人才流動是人才個體追求其工作狀態效用最大化的理性決策。如果目標工作狀態效用大于目前工作狀態效用,人才就能流動。張家口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貧困人口相對集中,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遠落后于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由此造成人才在選擇就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涌向周邊經濟發達的北京、天津以及其他發展較快的區域,即使是張家口當地人才及當地高校培養的人才也做出這樣的選擇。人才“吸虹效應”導致張家口人才流失問題嚴重。雖然近年來我市通過實施多項舉措,全力推進人才隊伍建設,但是因為單位及社會因素沒有得到良好的制度保障,人才流失問題依然不容樂觀。
(三)人才發展環境亟待改善
由于歷史、地理位置等因素,張家口市經濟社會發展速度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區,經濟的落后,一方面為吸引人才造成了很大阻力,人才不愿意來;另一方面,經濟發展不起來,使得其在改善人才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方面投入少,對人才的重視度不高,在人才引進、培養、開發與管理等方面措施不力,造成人才留不住的現狀。人才發展問題一方面在于引進人才,另一方面在于通過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目前我市缺少長效的人才培養和激勵機制,即使引進各領域人才仍舊無法為他們提供完善的人才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的困境依然存在,成為亟需改善的重要問題。人才發展環境需要考量的因素需要政府、企業及社會共擔責任,無論社會大環境還是人才從事相關領域的小環境,需要從意識觀念、制度保障、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改善,經歷一個科學的發展過程。
二、張家口人才發展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對張家口人才發展現狀的分析,為了改善我市在人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人才數量不足、人才流失嚴重及人才發展環境待改善等問題,本文建議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因地制宜,加快區域經濟發展,為人才發展創造更多機遇
張家口正面臨歷史發展的新機遇,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下,以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構建綠色產業體系,實現綠色崛起。要加快搭建金融平臺、深化教育領域合作、協作發展現代農業、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推進醫療養老互聯互通等,以此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人才發展創造更多的崗位和機遇,以達到人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切實為我市人才發展創造更多的機遇和條件。
(二)完善人才引進和人才培養體系,吸引并用好人才
為了更好地吸引并留用人才,目前由政府牽頭實施了一系列促進人才發展的措施,如“百名碩博”引進計劃、打造人才項目合作平臺、探索建立人才改革發展試驗區等。為了更好的留用這些人才,建議為他們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制定有效的優惠政策,通過項目引進、團隊引進和核心人才帶動引領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吸引高層次人才來張家口創業,科研合作和產品研發等。同時,加大對當地高校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鼓勵應屆畢業生投入到張家口區域經濟建設中。通過外部人才引進和當地人才培養兩條路徑為人才發展創造更多的資源。
(三)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本管理的激勵機制
近年來,我市積極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人文環境,實現了高層次人才持續向張家口集聚。為了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力資本管理的激勵機制,政府應從激勵人才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著手進行。在各個專業領域設立榮譽獎項,為城市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肯定人才對各領域的突出貢獻,并作為楷模進行表彰嘉獎。切實抓好人才待遇落實。幫助引進的人才做好人事關系轉接、配偶安置、子女入學及戶口遷移等服務工作。通過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解決人才的后顧之憂,從而為我市區域發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