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旭
摘要:學生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1]。初中化學作為初中學生踏入初三后新增的一門學科,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起著獨特的作用。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往往會感到既陌生又好奇,這種好奇心與陌生感容易導致學生對化學學科充滿學習興趣與充滿抵觸情緒兩種截然不同的學習局面。因此,培養初中學生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激發并充分保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并做到學以致用、與時俱進,是非常有意義的。
關鍵詞:初中化學;核心素養;學習習慣;能力培養
2014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確立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學生核心素養。根據這一要求,作為一名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一線化學老師,筆者認為,初中化學學科教學應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以化學課堂教學為立足點,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使化學學科特有的教育價值在學生身上得到體現和落實,包括學習化學學科的基本理論知識,注重化學學習興趣的養成,在此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從而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以理論知識為基礎,注重化學學科核心知識點的覆蓋
理論知識體系是學科的根本,沒有對學科基本知識點的掌握,談任何學習方式都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同樣,對初中化學學科來說,培養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首先要做到的是對初中化學整個理論知識點的構建與掌握。相較于高中階段的化學課程,初中階段化學所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都較為淺顯,這就更需要學生對初中化學中重點的知識點能熟記于心,能熟練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從而為將來更深層次的化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基本的化學概念,常見化學元素、化學物質、化學反應方式的記憶,酸、堿、鹽的反應規律等,這些知識點不僅要求學生要牢固掌握,而且還要能舉一反三,熟練運用。但從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都可以看出學生對這些重要知識點不能牢固掌握。因此,化學學科學生核心素養的第一層次就是對初中化學學科核心知識點的完全掌握,當然,這當中涉及到教師具體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效率和因材施教等諸多要素環節,這也是新時期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不斷提高和完善的課題之一。
二、以化學實驗為向導,注重對化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從學生心理學角度來看,使學生有新鮮感,知識“形象具體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高,而化學與其他學科不同,有著其特有的“魔性”—化學實驗。化學實驗就好像魔術師變魔術一般,使用一些看起來普普通通的物質,再利用一些奇妙的“道具”—實驗儀器,通過“魔術師”—化學老師之手,就能變化出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化學變化。化學元素、化學反應方程式都是通過符號來表達的,形式上很抽象,但通過化學實驗,這些抽象的符號就可以具體化、生動化、有趣化。化學實驗是一座橋梁,它能帶領學生走進化學世界,提高學生的化學技能,學生通過觀察,掌握規范的實驗操作方法與技能,強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設計更多的探究性實驗,使學生有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真正成為實驗的主人。教師通過實驗,讓學生進行獨立而積極的思考,結合所學知識,展開對化學學科積極主動的探究,從而帶領學生走進化學世界,提高學生的化學技能,讓學生體驗有趣的化學學習過程。學生在快樂中完成化學知識的建構,不斷提升化學綜合能力。
三、以實際運用為補充,注重日常生活中的化學應用
化學是一門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學科,它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性很強。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注意身邊事物日常發生的現象,運用所學化學知識進行合理的解釋。例如,在講完硬水及其軟化的方法之后,提問學生熱水瓶膽內的水垢是怎樣形成的,應怎樣清洗;在學習完“酸可以和碳酸鈣反應”相關知識點之后,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進行用食醋去除水垢的化學實驗;在學習完“石墨有除銹潤滑的作用”的相關知識后,可以讓學生進行以鉛筆芯的粉末打開銹鎖的實驗;在學習燃燒的條件時,可讓學生分析引起“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的原因。充分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使他們深刻體會化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實用性。當學生能用所學知識解釋身邊存在的化學現象時,他們往往會引以為豪,感到滿足,這種滿足感會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極大興趣,充分調動起思維的積極性。這種主動學習有助于學生培養問題意識,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根據問題的解決來明確探究目的,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被激發。牛頓通過“落地的蘋果”引發自己主動思考從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瓦特通過“開水蒸汽頂出壺蓋”引發自己主動思考從而發明蒸汽機車,這些都表明注重日常生活中現象,從而主動思考的重要性,這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核心素養的簡單而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
四、以學習習慣為根本,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的價值,就在于打定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2]。筆者認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是要注重學生健康人格的完善與綜合素質的提升,化學作為一門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同樣承擔著提高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任。初三階段的青少年學生正處于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他們對真假是非、善惡丑美的辨別能力還不強,同樣需要化學教師的正面引導和教育,俗話說得好,“說千言道萬語,不如做個好樣子”。初中化學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特別注重自身修養的提高,以身作則,一舉一動都應當對學生負責,讓教育產生正面的意義,一言一行都應成為學生的模范與榜樣。只有教師自己具備了優秀的綜合素質,學生才能從教師的言傳身教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另外教師在化學課程教學設計中要強調培養學生自我預習、認真聽講,與老師同學積極交流、有效溝通,及時總結、反思不足等優良的學習品格,這對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習慣大有裨益,這些優良的學習習慣和綜合素質必將貫穿學生的一生,使他們能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從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服務于社會。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具有鮮明的時代性與科學性,它充分反映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體現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化學是與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學科,學好化學,注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與發展,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在化學教育中,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學以致用、終身學習的習慣與理念,必將使學生受益一生,從而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人才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