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安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文章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可以在朗讀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思想,進而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并結合教學實例,探討了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在小學語文中,朗讀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通過對朗讀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到語文知識。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可以獲得更多思想教育以及文學美的陶冶,從而學到豐富的人生哲理,成為有理想、有素質的人才。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必須要展開深入研究,找到相應的科學方法,以便鼓勵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朗讀。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
朗讀教學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學到做人的基本道理,從而完成語文學科其他項目的學習。在朗讀過程中,學生會讀到不少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但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語文素質等,并起到發(fā)散學生想象力、提高學生交流與概括能力的作用。多數(shù)文學作品讀來朗朗上口,學生在此過程中也更容易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讀書明智的目的。此外,朗讀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水平,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更易鍛煉出良好的口才,從而變得“會說會讀”,這便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對文學作品進行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重要方法之一。語感指的就是對富有個性特點的語言產生感觸和聯(lián)想,比如當人們看到“落葉”這個詞匯,就會聯(lián)想到孤單、寂寥等情感;而看到“梅花”,就會想到堅強、高潔。此外,語感還代表著對憑借抽象共性的形式而產生的語言法則和結構的敏感。比如人們聽到“我和弟弟一起聰明”,就會自然地想到,該句應當將“一起”換為“都”才是正確的。因此,語感是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關鍵元素,學生必須要通過朗讀的方式培養(yǎng)出良好的語感,接受語言美的熏陶,做到在看見語言的時候就能對其展開感知與判斷。
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的情境
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時,要讓學生做到“賞語言、通人情、學表達、明事理”。朗讀教學法非常適合用于詩歌和散文的教學,因為這類文學體裁十分優(yōu)美動人,朗讀起來音韻和諧,朗朗上口。所以老師在進行朗讀教學時,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情境,營造出濃郁的朗讀氛圍,使學生能夠聲情并茂地將課文朗讀出來,借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要先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然后讓學生體驗作者語句運用的技巧及好處,感受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及情境。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可以著重品味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比如《春筍》一文:“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春筍裹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它們迎著春風,在陽光中笑,在春雨里長。”教師要讓學生仔細感受其中的情境,同時為學生播放歡快的音樂。這樣學生在朗讀這段文字時,就更容易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凡是美文與佳作,大多都具有獨特的意境美,這種美的感受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教師在朗讀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利用自己豐富的想象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可以把文字及語言中蘊含的意境美充分展現(xiàn)出來,這就必須要運用到學生的想象力。小學生朗讀時,必須要從語感的角度著手,還要結合對實際形象的感受、想象以及聯(lián)想,從中獲取豐富的情感體驗。其想象越是活潑生動,就越是能激發(fā)出更多情感。比如,讀到《雨中漫步》時,文中有這樣的句子:“雨點像小石子一樣打在我的衣服上,像個調皮的孩子,又鉆進我的衣服里去了。我使勁地抖動我的衣服,它們玩得更歡了……”老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想想看雨點除了像小石子,像調皮的孩子之外,還像一些什么事物。學生在想象過程中,更容易感受到該篇文章的寫作技巧與意境美。
(三)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朗讀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文章,比如《小鳥和牽牛花》、《丑小鴨》、《玩具柜前的孩子》等。對于這樣的文章,老師可以安排學生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朗讀,讓學生分別扮演課文中的各個角色,展開生動的演出。學生朗讀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并盡量模仿人物說話的語調、神情、動作等,借此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老師讓學生朗讀《紙船和風箏》這篇文章,并安排兩個學生分別扮演松鼠和小熊,再為學生找到紙船、松果、風箏等道具,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演出。學生在表演過程中也可以自主想象一些故事情節(jié),為人物加上一些臺詞等。再比如,學到《三個兒子》時,老師可讓幾個學生分別扮演三個媽媽、三個兒子和一個老大爺,讓學生以朗讀的方式將文中人物的臺詞有感情地表述出來。
在這樣的基礎上,學生再回過頭進行全文朗讀時,就能更好地傳達出文章所要表述的思想情感。如此一來,朗讀教學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朗讀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基礎,可以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多項語文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水平。小學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在朗讀中品味文章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讓學生以表演的形式進行朗讀,結合多種技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耿紅橋.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體會[J].學周刊,2012,28:54.
[2]劉懿.淺談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若干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218-219.
[3]毛偉霞.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重要性[J]. 學周刊,2016,3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