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 學生的認知風格存在著差異,不同學校和群體帶有認知風格的傾向性。雖然許多學者研究出很多成果,但是在自己所在學校是否合適值得探索。本文舉例闡述認知風格群體性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認知風格群體性傾向 數學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191-01
學生的認知風格是在長期學習中形成一種自我學習習慣,是一種固有思維方式和策略。認知風格的傾向性決定了學生學習風格的傾向性,學習風格的傾向性又作用著數學教學質量。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多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行針對性的課堂教學設計。有些學生反映課堂學習活動較為枯燥,基于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的教學設計,能夠有效改善這種問題,使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注重課堂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認知風格的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分析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有助于提高教學效果。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性格特點,“滿堂灌”普遍存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要注重課堂教學激趣,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例如,在講“軸對稱”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班教室的窗戶有什么特點?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窗花嗎?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引入課堂教學活動。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軟件,展示一些有關軸對稱圖形的視頻、圖片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數學教學質量。
二、豐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群體認知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風格,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比如,教師可以采用合作教學法開展數學課堂指導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互動型的課堂教學氛圍,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情感產生積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班級中的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按照1∶2∶1的比例進行合理分組,布置合作探究任務,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科學合理的小組劃分,能夠使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例如,在講“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習題:(1)某賣場中夏季新裝需要進行調價,按原價的8折進行售賣,此時商品的利潤率是25%。如果羽絨服的原售價為194元,商品的售價為多少?(2)小明存入銀行172元,年利率為x,三年到期,本息為y元(以單利計算),求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組織每個小組進行答題。合作學習的方式,滿足了新課程標準下三維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使學生在積極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從而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
三、注重語言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語言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身教學語言的應用,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并巧借積極教學語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微笑、豎起大拇指等行為對學生進行贊揚,采用“請”、“謝謝”等話語表示對學生的尊重。教師要構建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教師還可以采用“你表現的太棒了,希望你下次繼續加油”等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關注班級中的學困生,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性格特點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指導。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喜歡被贊揚、喜歡競賽的特點,開展每周回答問題小達人的比賽,記錄每一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每周回答問題最多的學生獲得獎勵等。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認知風格群體傾向性,是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表現,有助于改善傳統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有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語言應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數學學習平臺,促進每一個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多元智能的發展。
四、創設競爭情境,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維
課堂教學模式單一,學生就會產生厭惡情緒,不考慮教學內容的差異,仍用學生見慣的方式進行教學,只能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這時必須根據學生認知風格群體傾向,采用新的刺激方式進行教學。比如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創設競爭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情緒興奮,從而激發他們主動參與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教學一堂習題課時,采取從易到難,逐層推進,學生參與,引入競爭的教學模式。
例如計算若x+=5,則?。并以此題為基礎展示下面題目:
(1)若x+=5,則?
(2)若x+=5,則?
(3)若x+=5,則?
然后采用分組討論,選代表回答,采取組與組比一比、賽一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比速度、比準確、比技巧。比賽前,學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比賽時,全身心投入,互不相讓;比賽后,勝者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敗者誓不罷休,以待再戰。比賽結束,教師總結比賽情況,全班完成了基本題型,有十多名學生全部完成,有十幾名學生突破了競賽題的常規解法,利用倒數的方法解題更為簡便。這一活動情境,培養了競爭意識、學生互相交流,做到了取長補短,既差異化發展,又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