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孫達國
摘 要: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在部分地區出現了誤區,教育需要探索,教學需要堅持。要把握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要真實、樸實、扎實地上好語文課。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誤區;對策
201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一首好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以無華的歌詞、優美的旋律既直達人的心底,又引發了人們對時間的深深思考。作為小學語文教師,面對語文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我們不禁也要問一問:“語文教學的時間去哪了?”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在部分地區出現了誤區,導致語文教學耗時低效。
一、割裂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學科性質
目前不少學校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穿新鞋,走老路”“新瓶裝舊酒”,擺脫不了應試教育的束縛,熱衷于繁瑣的分析,忽視語言文字的品析。滔滔不絕地把文章主題強行灌輸給學生。學生讀書的時間少,練筆的機會更少,當聽課教師問執教教師“本課的語言文字訓練何時安排時,”回答是“等到下一節課專門解決。”把語言文字訓練當成了語文課的外在任務或額外負擔,忽視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積累和應用。事實告訴我們,沒有工具性的人文體驗,不過是沙灘建塔,無源之水。
二、課堂過于喧鬧,缺少潛心讀書、靜心思考
在課改逐步深化的課堂上,其教學手段或教學形式不能說不多,當然,我們不能說教師的出發點不好,活動一個接一個,招兒一會換一個,熱熱鬧鬧的課堂,興奮不已的學生,唯獨少了安靜讀書、靜靜思考、咬文嚼字朗讀的孩子。熱鬧過后學生究竟收獲了什么呢?通過現場調查發現有的學生一節課已經結束了,竟然不知道課文的題目是什么。
三、濫用表揚與鼓勵,過分遷就學生
為了說明對學生的尊重,體現師生民主、平等,一些語文課上,學生愛怎么說就怎么說,愛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甚至學生的理解已經嚴重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的老師也不敢糾正,還表揚學生見解獨特,有個性。生怕背上教學不民主的“黑鍋”。教育隸屬于上層建筑,它是有階級性的,我們的教育必須體現國家和民族的意志。
筆者認為教育需要探索,教學需要堅持。我們要把握住語文教學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要真實、樸實、扎實地上好語文課。
1.準確理解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地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要有濃濃的語文味。語文課上要講“字、詞、句、段、篇”,要講“聽、說、讀、寫”,要十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不但要教,而且要教扎實,教到位。語文課要真實、樸實、扎實。
2.學生獨到體驗應該尊重,尊重的前提是學生能體驗、會體驗、善于表達自己的體驗。我們要避免走入自主學習的誤區。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這并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要正確理解自主學習的意義。一定要搞清楚“自主學習”不是“自己學習”;“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自主學習”不是“自愿學習”。
3.合理使用教學媒體。現代教育技術與其他工具相比具有優越性,它的作用是為了支持教學,要根據教學的需要來選用。教什么指教學的內容,是方向問題,怎么教是技巧問題。
4.語文教學方式的轉變是改革不是革命,不能一切推倒重來。優秀的傳統教學方法不能丟棄。要區別清楚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概念,兩者不能混淆。講授法是一種教學方法,應試教育能用,素質教育也能用,因此,在教學中該講的重點、難點及其他相關的語文知識不但要講,而且要多講,講清楚、講透徹。
5.希望所有的教師都應當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搞一個“小課題”研討,從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導語、過渡語的設計、多媒體的使用等,認真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利用智慧幫助自己跨越教學中的障礙。
6.教師要加強業務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
(1)語文教研組組織定期召開教材研討會,指導語文教師掌握《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把握好課標要求,要讓語文教師知道每冊語文教材教什么,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做到語文教學有的放矢,少走彎路。
(2)青年教師是教育的希望,培養一支業務精湛、師德高尚的年輕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障,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實干精神抓好抓實。學校要以語文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反復以聽評課、說教材、師徒結對、名師引領等方式促使語文教師盡快成長起來,站穩講臺,適應教育教學工作。“師徒結對幫扶”是提高語文教師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措施,青年教師要虛心地學,在備課、聽課、說課、評課四個環節要誠心誠意地向師傅請教。師傅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做好“傳、幫、帶”工作。“傳”即傳授教學經驗和方法;“幫”即幫助熟悉教材、課標,掌握教學基本功;“帶”即帶出好的教學作風和思想作風。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語文課上要教語文,語文課要為學生而教。語文要回家,人文要歸位,回到語文學科領域內原本的位置,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真諦。
參考文獻:
[1]唐曉琴.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J].新課程學習(下),2011(2).
[2]張智慧.小學語文教學的誤區及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5(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