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緒華
高效課堂是很多一線教師所追求的目標,然而,高效課堂喊了這么多年,又有幾位老師真正徹底改變了自己傳統的教學方式,實現了高效率的課堂呢?課堂上還是以教師滿堂灌為主,教師仍然是貨真價實的講授者,并沒有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轉變為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學生仍然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沒有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既然高效課堂是老師們所追求的目標,為何這么多年來傳統的授課方式卻還牢牢地霸占著我們的課堂呢?這不得不令我們廣大人民教師深思。筆者認為,要實現高校課堂必須做以下幾方面的轉變:
一、授課內容要轉變
所謂高效,可以簡單理解為在相同的時間內,教給學生的知識比別人多。傳統課堂上教師就是名副其實的教書匠,課本上有什么就講什么,不管學生會不會,照本宣科,何談高效。如果上課前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知識狀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確定授課內容,就會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教師上課前就應該認真統計哪些知識是學生已經掌握了的,哪些知識是通過學生自己討論交流可以解決的,哪些知識是必須講解學生才能學會的,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把通過自己交流可以解決的知識解決掉,最后老師再講解學生自己解決不了的知識,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充分把課堂40分鐘利用好,實現學習的高效性。相反,如果教師不管學生會不會都講,學生已經會的的知識老師講解時不會感興趣,容易走神,到講解自己不會的知識時又不能立刻把心收回來,從而導致因為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不能很好的解決掉這些知識。因此,不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毫無針對性的講課本,不但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還容易讓學生染上一些壞習慣,弊端很多,必須盡快轉變才行。
了解學生學情的方法很多,例如:“與學生溝通”、“問題答疑本”“預習作業批改”、“課前談心法”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用電子書包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情。當然方法方法是因人而異的,老師可在教學實踐中,多留心觀察,多總結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了解學生學情的方法,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從而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授課方式要轉變
每次提到低效的授課方式,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滿堂灌”、“一言堂”式的授課方法,盡管老師們都知道這種方式的弊端,卻很少有人去探究什么樣的授課方式才是好的授課方式,更可悲的是已經有人琢磨出來的比較科學的授課方式部分老師都懶的去學習和采用,可見我們的高效課堂改革難度有多大。凡是用心在課堂改革的道路上探索了的人都有了不少的收獲。
筆者認為要想找到科學合理的授課方式,就必須回到“學生是課堂的真正主人”這一出發點才行,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專門強調了的。通俗地說,也就是學生需要的、有利于學生接受的授課方法才是好的授課方法。學習金字塔是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研究成果,它用數字形式形象顯示了: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兩周以后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
我們從“學習金字塔”中可以看出,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生接受效果卻是最低的,24小時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前面四種方法盡管有所不同,學生接受效果也有了變化,24小時后學生的學習保持率最高也沒有超過30%,總的來看,前四種方式都沒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也是低效的。后面三種學習方式24小時后,學生的學習保持率都在50%以上,根本原因就是這三種方式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也是高效的;尤其是最后一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后再去教別人,把學到的知識立刻應用,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保持率也達到了90%的高水平。
在網上很容易搜到教學方式與教學效率的悖論這樣的文章或者圖片,可以看出,現實課堂的教學行為與學習金字塔中反映出來的學生學習客觀規律恰好是違背的,這就是現實課堂效率低的真正原因所在。所以,我們最熟悉和常用的教學方式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有害的,必須盡快轉變才行。
三、教學方式與教學效率的悖論
四、知識鞏固的方式方法要轉變
這里的知識鞏固就是我們常說的課堂練習。課堂練習是新知識的延續和補充,也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知識增長影響很大。課堂練習要想有效果布置方式和完成方法都要做出重大轉變才行。陶行知先生這樣說過:“凡做一事,要用最簡單、最省力、最省錢、最省時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由此看來,課堂練習的布置也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要想讓課堂練習的效果達到最優,老師們應該著實下一番功夫才行。某天作業完成某頁第幾題到第幾題,這是目前最常見的課堂練習方式和方法,這種布置方法機械、單一、枯燥缺乏趣味性,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這樣的作業只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導致完成質量不高,從而失去課后作業的實質意義。正確的布置作業方法應具備數量少、質量高、多樣化、精細化、多層化等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或者有選擇地去完成,一定要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行。
課堂練習到底能不能起到延續和補充新知識的作用,關鍵取決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題的質量。高質量的完成作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1、做前先復習。課堂練習往往是針對剛學過的內容而設計的,先復習課堂內容有助于課堂練習的完成和課堂內容的鞏固;2、獨立完成與合作完成相結合。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題目一定要堅持獨立準確地完成,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題目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后完成,切不可不做;3、核對答案及時糾錯。做完題目而不知道對錯對自己知識的提高是沒有任何幫助的,核對完答案應該馬上糾正錯題,越及時效果越好,因為糾錯要遵循時效性;4、注意總結,提升自己。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只有注意做好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才能真正是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
高效課堂能否實現,關鍵取決于廣大一線教師。只有一線教師主觀能動地投身到高效課堂改革中,打破僵化、低 效的傳統教學模式,立足課堂,向四十分鐘要質量,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的高效課堂夢想才能實現。
河南省基礎教研室重點課題“初中數學典型課例開發與研究”,課題編號為:JCJYB16030922。本文系該課題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