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摘 要:多媒體是一種科學高效的教學輔助工具,能夠將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樣化的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將原本復雜抽象的知識進行具體化和形象化的轉化,從而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水平。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符合低年級學生思維發展特征和認知特點,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多媒體;
將多媒體應用到教學中是教育發展的趨勢,符合教學改革要求,同時也能夠推動教學手段的創新,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將多媒體運用到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能夠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聲情并茂地為學生展示數學學習內容,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為今后的數學知識學習和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運用多媒體引入新課
課前導入是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開端,課前導入是否成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狀態,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學成效。在小學低年級教學中,有效的課堂導入顯得更為重要。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的限制,缺乏良好的自制力,注意力也容易分散,如果不能運用良好的課堂導入將學生帶入相應知識的學習中,很難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投入接下來的知識學習中。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使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快速投入學習狀態中,為接下來課程的順利開展打下基礎。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元素整合起來,使數學知識的呈現更加豐富多樣和聲情并茂,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確保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多媒體教學,為學生設計多媒體教學形式,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并保障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時,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一段動畫來導入課程:大象用自己的手丈量自己衣服的尺寸,后來請來猴子裁縫來幫它做一身新衣服,結果做出來的衣服根本穿不進去,雙方也因此而發生爭吵。教師可以借助這一動畫作為導入新課的時機,引入長度單位及其換算的相關知識,使學生對接下來的知識學習產生期待。
二、運用多媒體突破重點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思維發展不夠成熟,思維方式也較為單一,缺乏良好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在低年級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中雖然沒有大量要求學生運用抽象思維來解決的問題,但是會涉及大量的計算問題和概念理解問題,這也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點,對于復雜的算理以及抽象的數學概念,學生往往會難以理解。在解決較為簡單的數學問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學具進行動手操作來輔助理解,但是對于綜合性的問題則必須要運用多媒體來幫助學生演示和操作,引導學生突破數學學習中的重點。多媒體教學形式能夠將復雜的操作過程進行分步驟演示,同時還具有靈活機動的特征,能夠隨時暫停、回放等。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數學知識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理解能力進行多媒體演示,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例如,在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一重點概念問題,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演示對比過程,運用圖形的平移和對比來幫助學生理解影響角大小的因素以及邊的長短不會影響腳的大小這一結論。
三、運用多媒體營造情境
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重點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學生之所以會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則需要教師將其帶入相應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知識的分析和理解,降低學生理解上的難度,促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主動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習興趣,還能夠降低教學難度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多媒體也是營造教學情境的一種有效方式,具有生動形象的特征,同時也能夠結合圖片、動畫、視頻等教學素材讓數學情境的設計更加豐富和富有樂趣。例如,在教學簡單的數學計算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情境掛圖,并創設以下情境: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開了一個農場,下面我會帶領大家去到它們的農場參觀之后。之后,請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農場里有幾棵蘋果樹和幾棵桃樹?總共有多少個水果?農場的池塘里有多少只青蛙?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簡單的數學計算,同時在生動形象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對計算的興趣。總之,多媒體教學具有獨特的教學優勢,在創設教學情境中具有其他教學形式不能完成的優勢,這就需要教師能夠運用多媒體開發出更多適合學生能力發展和素質培養的教學情境,更好地服務于低年級數學教學。
多媒體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學習規律,同時通過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能夠生動形象地為學生呈現知識,提高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使低年級數學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低年級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情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手段,為數學教學帶來事半功倍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劉正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13):79-80.
[2]李民.淺析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5):113-11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