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陽陽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管理體制的不斷規范、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推廣,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已成為教育的基本需求,我們農村貧困縣要趕上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教師隊伍建設更是重中之重,它直接關系到我縣教育事業的榮辱與成敗。
關鍵詞:農村教師;現狀;建議
近年來我縣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教師隊伍趨于穩定,隊伍建設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但同時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現就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談一談個人見解,與同仁交流。
一、可喜的變化
1.教師隊伍結構合理,學歷水平基本達標
近十年來,隨著大中專院校學生的畢業分配,民辦教師的再進修深造,再加上學生人數高峰期的過去,我縣教師隊伍逐漸擺脫了人員短缺的困境。我們清退了各鄉鎮聘請的代課教師,教師隊伍基本穩定,結構愈來愈合理,教師的學歷水平已基本達標,基本能適應新時期教育的需要,形成了一支敢打硬仗、惡仗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教師在職培訓層次多、范圍廣、力度大
教師的工作是培養人才,但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教師原有的知識體系已不能滿足教育發展之需要,出現了教師知識陳舊、教法落后的現象。因此,教育管理部門非常重視教師的在職培訓工作,每年暑假都安排多個層次的師資培訓。例如,新任教師培訓、新課程培訓、班主任全員培訓、骨干教師培訓等等。培訓任務充足、培訓范圍廣泛、培訓安排合理,通過假期培訓,廣大教師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3.教師學歷水平提升蔚然成風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推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廣大教師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感受到教育新形勢的重重壓力,紛紛報名參加高等院校的函授學習,更有一部分教師報考高等院校上學深造,特別是青年教師進修、函授、自學已蔚然成風,師資力量正在一步步加強。
二、存在的問題
1.教師出身、學歷、能力參差不齊
由于各種原因,我縣教師隊伍結構復雜,其中有過去的民辦教師轉正來的,有大中專院校畢業分配的,有通過招工吸收來的,還有極少數民辦教師。他們出身不同,學歷更是復雜,有高中文憑,有大專學歷,還有本科學歷,眾多學歷中有函授的,有自考的,還有脫產學習的,有師范專業的,也有非師范專業的。因此教師的能力差異較大,這極大地阻礙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全面提升。
2.教師老齡化問題嚴重
由于近幾年來,教育系統未統一分配大中專畢業學生,所以中小學教師出現老齡化現象,小學更為嚴重,有些鄉村小學幾乎全是中老年教師,老年教師與青年教師比例嚴重失調,一部分老年教師在教學上遵守舊思想,沿用老方法,迷信死教條,對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敢大膽嘗試,對新理論不能徹底接受,故步自封,這嚴重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3.部分教師不善于學習,參加培訓走馬觀花
部分教師一直從事某個年級某個學科的教學工作,校長也認為他們有經驗,這個學科的教學非他們莫屬。但長期以來,致使這些教師知識面狹窄,局限性太強,未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不能拔高使用。還有部分教師課余時間仍不加強學習,不探索新理論,不鉆研新教材,學習氣氛不濃,常常自以為是,憑經驗教書,墨守成規,使教育教學失去活力,成為一潭死水。
三、思考與建議
1.鼓勵支持教師參加函授、進修或者自學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通力協作,給教師多提供學習進步的機會,對參加進修函授學習的教師實行政策上傾斜、經濟上補貼的方法,使其盡早學有所成,盡快成為學科尖子和帶頭人,從而樹立典型,培養模范,以少帶多,促進全體教師水平的提升。
2.合理分配工作,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
建議教育局合理分配師資,為農村調入青年教師任教,為農村教育注入新鮮血液,解決農村小學老齡化問題。建議各位校長發揮教師優勢,合理分工,引導新任教師“結對子”“拜師傅”,推行青藍工程;對于中青年教師給任務,壓擔子,分專題,發課題,要成果;對于老年教師適當安排工作,指導新人,發揮余熱。而且要打破教師長期從事某個學科教學的格局,可讓教師由低到高滾動代課。這樣一來,既推動了教師整體水平的提升,使教師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也扭轉了六年級、初三和高三教師短缺的局面。
3.加強教師業務學習和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為適應新課程改革,推進高效課堂構建,我們要求教師在工作間隙不斷深入學習理論知識,積極鉆研教材教法,大力開展教學研究,使其具有專業的知識理論體系,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這樣才能勝任教育教學工作。
另外,教師培訓要目標明確,按需培訓,在增強師資培訓實效上下功夫、動腦筋。教育管理部門要定期檢查培訓進度、培訓科目及培訓人員的到崗情況,并納入考核范圍。學校安排教師培訓,返校后要做示范課或者報告,切實提高教師培訓質量,切忌只安排不檢查,切忌走馬觀花而無實效。
總之,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一定要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為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打造一支素質高、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