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
【摘 要】本文依據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特點,結合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提出通過優化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來制訂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
【關鍵詞】技術技能型人才 有色冶金技術 人才培養方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087-02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何培養出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是高職院校必須面對的新問題。依據有色冶金企業技術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特點,高職院校在制訂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要把有色冶金行業的新發展、新知識、新技術融入教學課程體系中;同時,增加實踐教學學時,加強對學生專業崗位操作技能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有色冶金工業及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特點
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是在有色冶金企業生產一線中從事崗位技術操作,具有基礎理論知識和較高實踐操作技能,在生產崗位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進行實際操作,并能夠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人員。隨著國家產業政策的調整以及有色冶金技術的快速發展,有色冶金企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特點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具備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了解與有色冶金專業或生產崗位相適應的基本專業知識;掌握有色金屬各生產工序基本的崗位操作技能和操作規程,熟悉各生產工序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并達到在崗工作所要求的專業技能水平;通過培訓考試,取得火法冶煉工、濕法冶煉工等國家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二是具備專業創新能力。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有色冶金企業技術改造、工藝創新、設備更新換代將對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只有具備專業創新能力,才能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具體來說,技術技能型人才要熟悉新設備、了解新工藝,具備在生產實踐中發現新問題,創造性地找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同時,要能夠根據崗位實踐操作過程提出新的設想、新的意見,具體實踐、操作和開發。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才能勝任崗位工作。
二、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
(一)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有色冶金產業人才規格及崗位需求,按照有色冶金技術職業資格標準,經過培養使學生素質和能力達到相應的目標。一是專業知識目標:掌握本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各種有色金屬生產的基本過程、生產技術條件和主要設備結構等專業知識。二是專業能力目標:掌握有色冶金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生產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具備有色金屬冶金生產一線崗位的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和解決生產實踐中出現問題的能力,對有色冶金生產工藝改進、設備結構局部改造的能力,新技術運用、推廣的能力,以及生產崗位技術現場管理的能力。三是社會能力目標: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行為規范和職業道德,較強的實踐創新能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勤懇工作的敬業精神,良好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意識,較強的工作計劃、活動組織和協調能力。四是方法能力目標: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通過查閱專業資料、文獻和計算機網絡等取得專業信息的能力,較好的判斷能力和科學思維方法能力。
(二)人才培養定位。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在專業定位上與本科院校有一定的區別,高職院校更注重學生專業崗位能力的培養。根據有色冶金企業的崗位需求,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主要定位為以下四類崗位:一是有色冶金生產崗位,主要在生產一線從事各種有色金屬實踐生產工作;二是有色冶金生產管理崗位,主要從事有色冶金生產過程的技術管理工作;三是有色冶金生產工藝改造和新技術研發崗位,主要負責組織實施企業生產技術改造及新技術研發工作;四是有色冶金生產過程及產品分析檢驗與工藝試驗崗位,主要從事有色冶金原輔材料、生產過程技術控制檢測和冶金產品的質量檢驗分析工作。
三、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校實施人才培養工作的根本性指導文件,是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和組織實施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制訂人才培養方案要堅持國家的教育方針,樹立“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樹立發展意識和學習意識,總結并吸收先進、可行的教育教學改革成果,加強實踐調研,有效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的趨勢與特色,根據行業企業發展需求設立人才培養方案。在明確人才培養具體目標及定位的基礎上,通過優化教學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等方面來制訂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
(一)優化教學課程體系。傳統的課程體系由于課程安排不合理,專業課程教學重點、難點不突出。課程體系中理論教學偏多,實踐教學少。高職學生基礎較差,過多、過深的理論教學會讓他們難以接受,很多學生由于聽不懂就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因此,需要對原先的教學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調整,把過去以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為教學重點的課程體系,逐步優化為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上,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的課程體系。在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時,重點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和崗位操作能力的實訓,增加實踐操作教學學時,使綜合實踐性教學學時占學生總學時68%以上,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專業技能和崗位操作能力的訓練。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開展實驗或實訓,培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二)改革教學模式。可考慮實施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的“理實一體,仿真教學”的教學模式。有色冶金生產過程一般都是在高溫、高壓或酸、堿等危險條件下進行的,在校內實訓室難以進行生產實訓。為此,可通過建設有色冶金仿真實訓室來解決這些難題,即利用有色冶金仿真軟件用大量的現場生產視頻、圖片,采用3D技術,形象、生動地再現有色冶金實際生產的全過程。學生通過操作界面對各工序的生產狀態進行有效操作,真實地再現有色冶金生產操作過程。老師通過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對操作過程進行實時評分,讓學生知道操作過程的得失,不斷提高操作技能。通過仿真實訓,學生能親身體驗生產過程,學到企業生產崗位相關知識和技能,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三)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通過進行廣泛的有色冶金企業調研,了解國內外有色冶金產業發展趨勢,對接區域內有色冶金技術產業崗位職業資格標準和企業用人要求,確定有色冶金生產崗位群及其對應的能力與素質要求。與有色冶金企業深度合作,聘請企業專家、技術骨干作為校外兼職教師,校企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進行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以及教學實施、管理與考核評價等。基于企業專業人才需求和有色冶金職業能力特點,校企共同實施人才培養,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學校、企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各專所長,分工合作。專業核心課程的全部或大部分教學內容安排在合作企業或校內有色冶金仿真實訓室進行,交替進行“實踐”與“理論”教學。企業中的教學主要是跟班“工作”,由企業兼職教師承擔教學任務,教師參與教學管理、監控與考核評價,學生作為企業的“學徒”嚴格按照企業的規章制度進行“工作”和“學習”;經過反復交替學習和訓練,達到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創新,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將發生變化。培養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應以有色冶金企業崗位人才需求為基礎,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不斷優化高職有色冶金技術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實施過程中,還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將經驗與教訓融入新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過程中,為有色冶金企業輸送更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冶立,朱光俊,杜長坤.應用型冶金工程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中國冶金教育,2008(1)
[2]杜長坤,呂俊杰,朱光俊,等.冶金工程專業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冶金教育,2005(6)
[3]劉志宏,張傳福,李洪桂,等.2l世紀冶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初探[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
【作者簡介】林 忠,男,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有色冶金高級工程師。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