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清富
【摘 要】小學生處于情感的啟蒙階段,因此需要密切的情感交流。實施情感教育也是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養全方面人才的需要。語文課程是學生步入學習的基礎,是學生情感的啟蒙課程。因此,語文教學有著情感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怎樣進行有效的情感教學呢?本文結合自身實踐從情感教育具體指的是什么,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分析,實施情感教學的措施,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具體應用等四個方面談一談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影響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16
語文教學是學生接觸其他任何學科的基礎,是學生情感交流的重要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比,語文課程更加注重和強調情感。因此,情感教育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始末,是小學教育的靈魂,不僅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更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所以,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需要傳遞情感和進行情感教育。那么,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措施和方法,才能適應新課改的改革要求,有效的進行情感教育呢?下面我切合自身教學的實踐談談幾點看法和措施。
一、情感教育概述
實施情感教學是新課改的必然要求,作為語文教學老師,首先我們要了解什么是情感教學,情感教學的重要性及其意義。情感從心理學的層面上而言,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具有持久和穩定的特點,例如對父母的愛、對美好事物的喜歡和欣賞等。然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感情也顯得非常必要,且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語文教學中,其教學內容主要以文章的形式出現,而這些文章大多數都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深刻的含義和深厚的思想內涵,因此,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情感教育載體,而且,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狀況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同樣,這一階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所得到的成績要比前幾個階段都顯著,因此,要加強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影響分析
小學生正處于思想形成,情感荒漠的階段。在語文教學中實行情感教學會給學生帶來不同方面積極影響。如熏陶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還可以啟發、挖掘和喚醒學生的情感意識,眾所周知,小學生心智發展不成熟,對于是非善惡缺乏正確的分辨能力,所以,大多時候,教師的情感取向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取向,因此,針對這一現狀,教師應該引導并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情感節操及愛憎分明的處世態度。
提高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所涉及的知識豐富多彩,展現著作者不同的思想感情,也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對象。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正確運用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情感素養,另外,學生要具備情感,才能發現美、感知美、獲得美感,從而提高對美的鑒賞,培養審美能力。
三、實施情感教學的措施
情感教學在教育過程中有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情感教學的我們,應該要不斷的發現和總結實施有效情感教學的措施。如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情境,是指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營造融洽的有利于教學的心理氛圍。用富于形象、生動、優美的激情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或以具體形象的畫面、實物、電腦圖像等教學媒體,將學生引入到所要學習的情境之中,以激起學生的情思。當然,創設情境的途徑有很多,比如,實物演示、角色扮演或課本劇表演、現場參與、小品表演、語言描述等均不失為營造體驗情境的良好方式。教師在教學時,如果能繪聲繪色地描摹出作品的境界,引導學生身臨其境,讓學生陶醉其間,使之通過親身的情感體驗,必然能產生“豁人耳目”的美感,從而自然受到情感的熏染。
教師要具備情感素質和教學藝術。教師應做到愛自己的職業,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愛自己的學生。只有熱愛教學工作,心中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歡欣;只有真正愛學生,對學生才會有說不清的親切和甜蜜的感受:只有熱愛所教學科,在講授過程中才會充滿愉悅。要有效地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教師只有通過自己內在的精神力量去感染學生,在對學生傳播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將自己對本學科執著追求的精神、熱忱和感受帶給他們,以激起學生情感上的漣漪和共鳴。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工作責任感和敬業精神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把握住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因而教師自身具備的情感素養是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條件。
四、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了情感教學的“指揮官”,情感教學是否有效,與老師的在課程中的教學應用是否得當密切相關,教師的引導作用和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人文之美,心靈受到啟迪,情感得到升。如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小學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感人的情境,以多媒體課件、錄音、掛圖、幻燈片等為載體,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情感。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一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播放波浪滾滾、氣勢洶洶的大海,水平如鏡、和風細雨的西湖美景,峰巒疊嶂的泰山,紅葉翩翩的香山……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學生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聆聽,更能用心體會,點燃了深藏在學生內心的情感火花。
交流情感,達到情感共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情感交流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心理之后,才能真正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接受自己,接受教師的講授,但是,想要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必須采取一些具體的措施,積極創設生動逼真的情境,用真情實意去叩開學生的心扉,激發學生的情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第一,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姿態,走近學生,從而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第二,教師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也不要去批評制止學生的自由發言,并且給學生高度的重視和尊重,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和自己如此親近,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對以往應試教育的一種極大的改進,是進行有效教學的關鍵,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情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探究課文,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質和教學藝術,然后熏陶學生情感,激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有利于更加貼近新課改的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的審美情感,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形成。